高黎贡山|COP15人物篇|蔡芝洪:从“打山”到“护山”,这辈子守到我爬不动为止


高黎贡山|COP15人物篇|蔡芝洪:从“打山”到“护山”,这辈子守到我爬不动为止
文章插图
蔡芝洪新房客厅里张贴的2019年“桃花源巡护员奖”海报。王震华摄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王震华 蓝婧
编辑 潘莉
除了孙女的三张奖状,去年刚建好的新房里,最显眼的装饰品是一幅海报。这是蔡芝洪2019年参加“桃花源巡护员奖”颁奖典礼时主办方制作的。更小的一张和两份“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被他小心地收在里屋的柜子里,不轻易示人。在云南高黎贡山脚下生活了52年,去香港领奖是蔡芝洪最荣耀的一刻。
高黎贡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关键区域,以栖息着白眉长臂猿、白尾稍虹雉、怒江金丝猴、大树杜鹃、滇桐等特有或珍稀物种闻名。
做护林员20多年,有长达8年的时间,蔡芝洪都在跟白眉长臂猿打交道,这个没有读过书的傈僳族农民被称为高黎贡山的“教授”和“活地图”。
人物素描
对这座山什么都知道的“蔡叔”
“蔡叔”是白眉长臂猿的命名者,这也是中山大学范朋飞教授最先对蔡芝洪的称呼。
2009年,范朋飞团队在云南腾冲大塘乡建立了第一个白眉长臂猿野外科研基地。不到一年,研究的长臂猿被偷猎,团队只好选择了第二个研究基地——保山赧亢的高黎贡山自然公园。自然公园里只有1个家庭群和1只雌性独猿,长臂猿群体结构、社会行为和栖息地利用信息都非常单一,团队不得已再一次选择新的基地。
在这之前,范朋飞曾派学生到蔡芝洪居住的村子——保山市潞江镇的芒合村沙田组附近的高黎贡山寻找长臂猿。“监听了一个礼拜,学生下来以后说没有,也没听见叫声。”蔡芝洪的两个同事也进去找,没找着。

高黎贡山|COP15人物篇|蔡芝洪:从“打山”到“护山”,这辈子守到我爬不动为止
文章插图
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供图
【 高黎贡山|COP15人物篇|蔡芝洪:从“打山”到“护山”,这辈子守到我爬不动为止】再跟范朋飞通电话时,蔡芝洪说了自己的看法,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有时候半个月不叫,有时候连着几天都会叫,“高兴了它就叫”。几天后,范朋飞到当地要蔡芝洪跟他一起进山寻找长臂猿。蔡芝洪又说了自己的看法,一直在一个地方找不行,要边走边听。
第二天一早,进山以后,顺着当地人叫作横槽子的山凹往里走,接近中午时,蔡芝洪看到对面刺桐木的树叶不停摇动,“在林子里,我看得比较远一点,我跟范老师说,看到了。范老师拿出望远镜一看,很高兴,是一对白眉长臂猿。”
蔡芝洪的经验来自于他长期的护林员生涯。
1983年,云南省政府成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覆盖高黎贡山中南段(保山市腾冲县、隆阳区和怒江州泸水县)。1986年,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1997年被中国生物圈接纳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第二年,蔡芝洪成为保护区的一名护林员。
2011年,蔡芝洪负责的沙田组辖区被并入了百花岭管护站。第二年,范朋飞研究团队选中百花岭辖区内的板厂设立了白眉长臂猿野外研究基地。
最初和科研团队合作的是另外两名护林员,蔡芝洪推荐的,他觉得自己没文化,“干不了”。没想到的是,“由于吃不了在山里的苦,几天后,两人不干了。”范朋飞再次找到了蔡芝洪。
自此以后,蔡芝洪开始了和研究基地的合作,一直到2020年。

高黎贡山|COP15人物篇|蔡芝洪:从“打山”到“护山”,这辈子守到我爬不动为止
文章插图
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供图
2018年5月,一个新的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家庭群在当地被发现,正是蔡芝洪和他的同事在日常监测中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