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外戚专权为何大多以失败告终?( 二 )


第二次是在殇帝、安帝时期 。邓太后(殇帝母亲、安帝祖母)让自己的哥哥邓骘掌握国柄 。邓太后一死 , 安帝乳母王圣和宦官李闰等人无情铲除了邓氏势力 。但随后当时朝廷的权要之事 , 都由宦官李闰、江京等人处理 。第三次发生在汉顺帝时期 , 阎显(顺帝皇后阎姬的兄长)处死宦官江京 , 独揽大权 。几个月后 , 北乡侯病死 , 宦官孙程等十九人联谋杀死阎显 , 诛除阎氏 。
第四次发生在冲帝、质帝和桓帝时期 。梁太后临朝 , 委托其兄梁冀辅政 , 梁冀复立桓帝 。“专擅威柄 , 凶恣日积” , 使外戚势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桓帝虽为梁氏所立 , 亦对梁氏深恶痛绝 , “遂与内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密谋诛冀” 。最后梁氏一族是被诛了 , 但单超等五人同日被封侯 , “自是权归宦官 , 朝廷日乱矣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 在东汉大约持续了一百余年 。无论是外戚专权还是宦官擅政 , 都使政治更加腐败 。
舅舅打不过外甥
不过 , 尽管历史上很多外戚权势很大 , 声势显赫 , 但是在权力斗争中无一不是失败 , 最终 , 王朝还是那个王朝 , 皇族还是那个皇族 , 追其原因 , 还是与封建王权的宗法继承制度有关 。封建王权有着严格的宗法继承制度 , 只能是皇帝传给从自己儿子中选出的太子 , 实在不行 , 就传给自己的弟弟、侄子等其他皇族子弟 , 理想的状态下 , 便是如此薪火相传 , 千秋万代 。而其他任何人是没有继承大统的权利的 , 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 在凡事都要找个合祖宗王法理由的封建时代 , 一个“名不正言不顺”就足以毁灭一切 。
所以 , 尽管外戚的舅舅们可以凭借姐姐妹妹的荣华富贵而掌握权力 , 却始终不能凭借这层血缘关系染指最终的皇位 。吕雉率领下的吕氏外戚权倾一时 , 但吕雉始终承认 , 这还是刘姓天下 , 始终未曾试图将自己的吕姓子弟扶上皇位;武则天由于自己的过人智慧和政治才能 , 坐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未曾达到的最高点 , 然而 , 武则天死后 , 仍旧将皇位传给了李氏家族;而慈禧 , 也不得不在丈夫的皇室宗族中不断选择接班人 。所以 , 舅舅始终是舅舅 , 外甥才是那个拥有保持皇位血统的人 , 无论舅舅曾经怎么强大 , 最终都不可能战胜外甥 ,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
【中国古代历史上外戚专权为何大多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