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用人:汉武帝的屠刀为什么都对准了丞相( 三 )


武帝下诏求问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治道之本,让举荐上来的人“详具其对,著之于篇”上奏皇帝,由皇帝亲览,其实相当于后代的廷试 。参与策试者百余人,主持其事的官员认为公孙弘的章奏不好,把他的名次排在了后面,可武帝阅后,却把他拔擢为第一名 。皇帝召其入见,见其风度不凡,复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成为后备干部 。
公孙弘见作文议论可以升官,愈发努力,连续上疏,博武帝欢喜,职位也不断升迁,不久即以高年跃居丞相 。凡封丞相,原先得有爵位,公孙弘未曾封侯,武帝打破惯例,对公孙弘先拜丞相后封侯,可见眷宠之深 。
公孙弘老奸巨滑,善处庙堂之间,知道如何讨好君主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他把自己的主意一二三列出,让帝王自己决策,决不因意见不同坚持己见,和人争执 。既得筹谋之实,又不担任何责任和风险 。
他还会利用别人当“枪手”,大臣汲黯就常被他利用,二人商议好向皇帝奏事,见帝后,他推汲黯先说,自己看皇帝的反映在一边“溜缝” 。有时与公卿大臣商量好的事情,到了皇帝面前,立刻见风使舵,站到皇帝一边 。气得汲黯当场揭他的老底:“齐人多诈而无情,始为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 。”皇帝当场问公孙弘,公孙弘却虚晃一枪:“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一句话,我是没有原则和操守的,只是无条件站在皇帝一边,你要知道我的苦心就认为我忠,不知道我的苦心,就认为我不忠 。
这种死心塌地的奴才心态自然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 。汲黯看穿了他欺诈阴鸷的本性,向皇帝举报说,公孙弘居高位,俸禄甚多,却以粗布为被,此饰俭以为诈,其心不端 。皇帝问公孙弘,公孙弘回答说:有这回事,在大臣中,我与汲黯是最好的朋友,他所说的完全属实,而且一语中的 。居三公之位却以粗布为被,就是想沽名钓誉 。没有汲黯,陛下安闻此言?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反把汲黯的告发化于无形 。皇帝认为公孙弘有谦让之德,更加重视他 。
看穿公孙弘本质的,不止汲黯一人,董仲舒就认为他是一个谄谀君主的小人 。董仲舒与公孙弘齐名,但董连个庙堂之官都没混上,只能到诸侯国去任职 。公孙弘外表宽仁,内藏忌刻,凡与其有过节的,表面与之相善,迟早必加报复 。当然他也没忘了心头之患董仲舒,董虽然权力上无法与之抗衡,但学问才华过之,他向皇帝建议,把董仲舒派往胶西为相 。胶西王是汉武帝之兄,残暴嗜杀,多行不法,杀了很多朝廷派去的官员 。公孙弘想借胶西王之刀取董仲舒之头,董仲舒最后借病退隐,绝了仕途之念,才保得一条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