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唯一一个被阉割过的王爷:大太监童贯( 二 )


蔡京主持国政之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推荐童贯监军西北,意在收复青海甘肃地区的四州之地 。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情,颇能看出童贯的性情 。
【中国史上唯一一个被阉割过的王爷:大太监童贯】
童贯担任监军后,随大军进发到湟川 。他们在此地杀牲祭旗,召开誓师大会,然后,正在行将开战之际,突然接到皇帝手诏 。原来皇宫失火,皇帝认为是不宜征战之兆,急令止兵 。童贯看过手诏后,若无其事的折起来塞进靴筒 。军中主将问他,皇帝写了些什么?童贯回答说:皇帝希望我们早日成功 。在这次战争中,童贯表现低调,他支持、配合领军将领,打了一连串漂亮仗,平息了西北部族的叛乱 。在收复四个州的庆功大会上,将领们兴高采烈地领功受赏,童贯则做了两件极为露脸的事儿 。
第一件事是在庆功宴会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诏,传示军中将领观看 。大家一看之下,无不大吃一惊 。领军主将惶恐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童贯回答说:“那时士气正盛,这样子止了兵,今后还怎么打?”主将问:“那要是打败了可怎么办?”童贯说:“这正是我当时不给你们看的原因 。打败了,当然由我一人去领罪 。”据说,当时众将领“呼啦”一下子跪了一地,大家无不感激佩服 。
与此同时,童贯还做了另外一件相当打动人心的事情 。开战后,阵亡了一位奋不顾身的将领 。当时,这位将领的妻子已经去世,他战死后,他的独生儿子流落街头,成了乞儿 。童贯下令将他找回来,当众认这孩子为义子 。令在生死场上搏杀的将领们十分感动,认定童贯是一位值得为之卖命的上司 。
这次胜仗,对于大宋帝国极其重要 。帝国已经许久没有军事上的光荣与辉煌了,这令帝国君臣民众相当郁闷 。是故,童贯成为我们帝国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明星,英雄般受到京城朝野上下的热烈欢迎,并且长久地照耀在帝国黑沉沉的西北部上空 。
嗣后,童贯常年出没西北,主持该地区军事 。并率兵连打几次胜仗,相继收复了积石军(今天的甘肃贵德)和洮州(今天的甘肃临洮) 。从此,童贯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柱石,撑住了西北方曾经多次险些垮下来的天空 。
当此时,大观二年即公元1108年,童贯与蔡京之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龃龉 。起因是皇帝下令授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时人称这一官职为“使相”,一般是在宰相外放为节度使时加官所用,极为尊贵,其含义是待遇、地位、荣耀已经相当于甚至于超过了宰相 。过去,这一官职从来没有授给过宦官 。蔡京说:“童贯以一个宦官之身受封节度使已然过分,使相尊位哪里是他所应该得到的?”蔡京作为宰相拒绝奉诏委任,皇帝也就此不了了之 。
实际上,蔡京对童贯的不满已经很长时间了 。他认为童贯侵犯了自己作为宰相的尊严与权力 。原因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童贯在选拔西北地区将校官吏时,已经不通过政府程序,而是直接从皇帝那里取旨任命 。有的干脆就是他自作主张,先任命了再说 。这使政府首脑蔡京宰相的自尊心大受伤害,因此,决定报之以颜色 。
童贯当然也很恼火 。不过,他不动声色,相当冷静地观察着情势 。第二年,大观三年,即公元1109年,童贯三管齐下,一举将蔡京拉下相位 。这一次,他策动了三个方面的力量:宫中是内廷总管包括自己的徒弟为一路,工夫下在妃嫔和皇帝身上,将蔡京干的坏事在他们耳边不停地吹风;朝中是寻找与蔡京素有怨隙的官员为一路,工夫下在台谏官的身上,最后由中丞和殿中侍御史出面弹劾蔡京;第三路最是剑走偏锋,却也杀伤力最大由皇帝最为宠信的道士出面,密奏皇帝,说是太阳中出现黑子,主在斥退大臣,否则不祥 。徽宗相当惊恐,蔡京屡次求见均被拒之门外 。于是,蔡京上表求退,皇帝立即下旨,同意他以太师致仕,贬为太一宫使,并进而将其贬居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