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对武则天究竟有多言听计从?武则天如何专政( 二 )


又比如来恒 , 其弟便是著名的反武派前宰相来济;再比如薛元超 , 其父薛收乃是唐太宗的十八学士之一 , 姑姑薛婕妤则是唐高祖嫔妃 。薛婕妤因为“妙通经史 , 兼善文才” , 高宗年幼的时候曾“从其受学” , 对其“礼敬甚重” 。薛元超本人尚和静县主 , 一家人可谓是与李唐皇族关系密切非常 。
更不用说军事上的诸位大将了 。刘仁轨自是不用再提 , 裴行俭也是著名的反武人士之一 , 还有王方翼 , 人家可是被武后取而代之的王皇后的族兄 , 薛仁贵更是唐高宗一手提拔上来的 , 还有程务挺、李孝逸等等这些尽与武则天不是一条心的 。而武则天的另两位爱将袁公瑜与崔义玄倒是在军事上还算有点本事 , 只可惜是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 , 贬的贬 。
即便是武则天后来绞尽脑汁上书的建言十二事 , 唐高宗的反应也不过是“皆下诏略施行之”——好不容易搞出来的政令不仅要通过唐高宗的同意才能施行 , 而且还只是“略施行之” , 可见武则天的意见对于唐高宗来说根本就是无足轻重 。
事实上 , 与臆想中的唐高宗对武则天言听计从的场景截然相反 , 史书中处处可见的是武则天在一心讨好着唐高宗 , 小心揣摩着唐高宗的心思 。
知道唐高宗一心想将文德皇后的亲蚕礼发扬光大 , 所以与王皇后从不举行亲蚕礼截然不同 , 武则天的亲蚕次数堪称是有唐一代之最 。知道高宗提倡节俭 , 所以武则天主动将皇后裙子上的十三个褶子改成七个褶子 。知道高宗不会任外戚坐大 , 所以武则天身为昭仪的时候就特意写过一篇《内训》 , 当了皇后之后更是制出了一部《外戚诫》 , 还“以身作则” , 在唐高宗活着的时候将娘家人都压制得死死的 , 绝不容许他们兴风作浪——直到唐高宗驾崩 , 这才将武家的人一个个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职上 。《旧唐书·外戚列传》:
“承嗣……则天临朝 , 追尊士矱为忠孝太皇 , 置崇先府官属 , 五代祖已下 , 皆为王 。嗣圣元年 , 以承嗣为礼部尚书 。寻除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
“三思……则天临朝 , 擢拜夏官尚书 。”
我们甚至还可以在高宗一朝的重臣花名册中扒拉一下 , 瞅瞅朝中究竟有哪位宰相是武则天钦点的 , 又或者有哪位大将是武则天任命的 , 借机欣赏一下唐高宗对武则天究竟是怎样一种“言听计从”的法子 , 顺便再观摩一下武则天又是如何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 。
只是可惜的很 , 翻遍史书能看到的却是当年力挺武则天登上后位的那些人 , 除了许敬宗外没一个落着了好下场 , 倒是那些屡屡被武则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 , 备受唐高宗的青睐 。
例如 , 武则天当年恨王皇后与萧淑妃恨得非得将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 , 死后对其子女家族的种种羞辱更是不用多提 , 唯独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没有办法 。是武则天宽宏大量吗?史书中可是明载了她对王方翼“欲因罪除之 , 未得也”的经过 。然而 , 当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的时候 , “生杀予夺”的武则天除了干巴巴地看着 , 还能做什么呢?
又如 , 长孙无忌对武则天立后一事多有阻挠 , 武则天对此也暗恨在心 。虽然长孙无忌最后失势了 , 然而事隔不到五年的时间 , 长孙无忌的嫡孙长孙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员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 , 就在武则天称“天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 唐高宗便下诏追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 , 陪葬昭陵 , 命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国公 。而此时“把持朝政”的武则天又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