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者盘点:谁才是三国第一智者?廖化有没有误杀自己人?( 三 )


荀攸在军中号为曹操的“谋主”,共献奇谋妙策十二条,为曹操统一北方做了很大贡献 。荀攸并未像三国演义那样反对曹操为魏王,而是成了当时曹操手下一号谋臣,官任尚书令 。荀攸死后,曹操提到荀攸就痛哭流涕,可见这位“谋主”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他发挥得不错了,取得了这个排位 。
第六位:鲁肃
可能一提到鲁肃就有一种忠厚长者的形象,三国演义中把鲁肃塑造为诚实君子,对他的才能表现不足 。鲁肃家庭富裕,与周瑜相厚,袁术想起用鲁肃,但鲁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就迁居到居巢,后从于孙权 。孙权和鲁肃初次相谈十分融洽,纵论天下大事,鲁肃立刻显现了他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劝孙权兼并黄祖,进伐刘表,以长江天险据守,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让孙权极为佩服,当时头号谋士张昭以鲁肃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劝孙权不要重用,孙权不以介意 。
刘表死后,鲁肃提出联刘抗曹,亲自出使荆州,取得了理想效果,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 。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孙权是战是降犹豫不定,鲁肃力排众议,让孙权十分感叹: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破曹操后鲁肃归来,孙权持鞍下马相迎表示对鲁肃的尊重 。赤壁之战胜利后,又是鲁肃力排众议,从大局出发,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决定 。周瑜有一个吞并张鲁进而吞并荆州的长远计划,不过这好象不太可能,刘备绝不会让东吴打压自己的生存空间 。并且违背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周瑜死后,鲁肃代他之任,但刘备强借荆州不还,惹怒了孙权,双方几乎兵戎相见,鲁肃努力维持这个大局,与关羽单刀俱会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厉声呵斥,辞色甚切,关羽无言可答 。并不是象演义那样吓得魂不附体,简直有点降低鲁肃形象 。
鲁肃四十六岁就早逝了,没有交代什么原因 。孙权为他节哀,以后东吴失去了以和为主的鲁肃,吕蒙袭取了荆州,但也打破孙刘联合得堡垒,直接加速了蜀与吴的灭亡进程 。
鲁肃真知天下大事之英才
第五位:庞统
三国演义中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事实上这绝非言过其实 。也许庞统排在第五有点低,也许他比诸葛亮更能辅助刘备完成霸业,然而庞统留给我们的印象太过短暂了,从投奔刘备到卒于雒县,只有短短数年,他的才能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 。庞统开始为功曹,以他的才能这是小菜一叠 。庞统名声远扬,周瑜死后,送丧入吴,纵论吴国权贵,显示出他的确是志大才高 。投靠刘备后为县令,后经鲁肃诸葛亮推荐得到重用,亲待仅次于诸葛亮 。后随刘备进军益州 。以刘备的知人之明可以预见至少他的军事才能要在诸葛亮之上 。庞统作为刘备二大谋士之一,在三十六岁中箭而死,刘备十分痛惜,言则流涕 。
和郭嘉一样,死得有点早
第四位:司马懿
喜欢诸葛亮的人都知道司马懿,因为在三国后期中他们是一对冤家对头,司马懿跟曹操有些相似,都是架空了一个朝代的权力,让自己的儿子去完成霸业,这使他成为了一个朝代的创始人 。就像诸葛亮一样,他的才能得到了公认,曹操看出了他有野心,只让他做一个“文学掾”的职位,曹丕时期司马懿受到重用,显赫一时,但还是处于曹丕的控制之下 。曹睿是一个明白的皇帝,将他罢归田里,后来还是不得不起用他 。克日擒孟达,智赚曹爽等显示了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平定辽东,对付诸葛亮让他牢牢地控制了军权,既增加他自己的功绩,又加大了他的权力,为他日后夺权奠定的基础 。当然司马懿智谋无疑极高,在汉中他劝曹操一鼓作气拿下立足未稳的刘备,可惜曹操没采纳;关羽败于禁后力劝曹操打消迁都念头,并成功利用孙刘矛盾击败了关羽,让曹操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因为曹操不但扭转了局势,而且挑起了其余二家矛盾,直接加快了三国统一的步伐 。有野心的谋士不算真的谋士,其实是魏武一类,他要是没有野心,排名估计要在荀攸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