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戚继光贿赂张居正不可告人的秘密( 三 )


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朝廷调谭纶任蓟辽保定总督兼理粮饷 。谭纶上任后立即上疏,要求调戚继光至北方负责练兵事宜 。调戚继光来京,是隆庆皇帝早已决定了的事,所以谭纶的要求很快便得到了答复 。是年五月,戚继光被任命为总理蓟昌保定练兵事务一职,蓟州、昌平、保定一带的总兵以下武将均受其节制 。戚继光从小生活在北方,年轻时曾在蓟门服役五年,对蓟镇一带还是比较熟悉的 。再说,皇帝将保卫首都北大门的重任交给他,明显看出朝廷对他的器重 。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谭纶依然是他的上司,可以任他发挥而不会从中掣肘 。所以,戚继光是满怀着欣喜的心情北上赴任的 。
戚继光雄心勃勃,打算在蓟镇训练十万精兵,让这支队伍成为守卫北京的钢铁长城 。所以,上任伊始,他便上书朝廷,要求拨十万兵员,由他负责训练 。此外,他还就士兵的选用、粮饷的筹集、武器的制造等事宜向朝廷提出了建议 。
但戚继光想得未免太简单了 。戚继光的练兵计划,遭到了朝官们的质疑与反对 。此时张居正虽然已经入阁辅政,但还不是“首辅”,不可能像后来那样一言九鼎 。张居正虽然心里支持戚继光的练兵计划,但面对群臣的反对之声,也无可奈何爱莫能助 。他给谭纶写信说,朝中有人指责戚继光“求望太过,志意太侈”,给他十万士兵恐怕是不可能的 。
最终,戚继光只被允许训练三万士兵 。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朝廷财政困难,一下子拿出十万大军的粮饷,不是一个小数字,委实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们,他们对戚继光是否对朝廷忠心耿耿还有所怀疑 。有些人认为,如果让戚继光在北京郊外手握十万精兵,对朝廷的威胁恐怕也不亚于鞑靼的大军入侵 。戚继光训练十万精兵的想法化为泡影不久,他的职务又发生了变故 。
本来,戚继光身为总理蓟昌保定练兵事务,其职权仅在谭纶之下 。但只过了一年,朝廷突然将蓟镇总兵郭琥调走,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 。这样一来,戚继光与昌平、保定的总兵成了平级关系,已是无法节制他们了 。为此,戚继光曾有一段时间愤愤不平,他在《练兵条议疏》中说:“臣又窃惟边事本有可为之势,但其机不在边鄙,而在朝廷;不在文武疆吏,而在议论掣肘 。”原因是“蓟镇切近京都,法令久驰,弊痼既深,更张未易,流言混淆,朝议纷拿,故应区处振饬者,畏众议而逡巡龃龉,或施行方半,人言偶乘,首尾顾忌,实难展布,易起嫌疑 。”
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戚继光本来北上时是满怀一腔爱国热情的,谁知仅过一年,竟在朝臣们的掣肘、打压下,便发出了“捐身易”、“报国难”的辛酸感叹 。戚继光意识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得到朝中权要的支持 。否则,将空有爱国热情,到头来处处碰壁而一事无成 。所以,他开始注意与朝中的阁臣们如除阶、高拱、张居正搞好关系 。
事实上,戚继光后来做得非常成功 。他与顶头上司谭纶的关系自不用说,与张居正的关系也日渐密切 。同时,戚继光与老臣除阶以及高拱的关系处理得也比较好,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 。
【揭秘:历史上戚继光贿赂张居正不可告人的秘密】除阶、高拱、张居正三位阁臣貌似一团和气,其实互有矛盾 。高拱不久即将除阶驱逐出朝廷,代除阶为“首辅” 。隆庆六年,隆庆皇帝去世,张居正又将高拱驱逐出朝,代高拱而成为朝廷的新“首辅” 。在戚继光任蓟镇总兵的几年间,朝中换了三任“首辅”,戚继光竟与除、高、张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