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此人被命运捉弄一辈子,半生风光无限半生穷困潦倒,死后名气太大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则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到了三十岁这个年纪的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也很得当。所以,三十而立,是在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风光|此人被命运捉弄一辈子,半生风光无限半生穷困潦倒,死后名气太大
文章插图
但是,三十岁,是个奇妙的年纪,也是人生中的一道门槛。三十岁,求学时期留给你的知识逐渐被遗忘,而社会给你的经验教训似乎还远远不够。来到三十岁的人,就像是左右为难的将军,四面楚歌,带着一支彷徨无措的孤军,奋战在未知的战场上。所以,三十岁,鲤鱼跃龙门的最佳时机。是继续做一条无忧无虑的鲤鱼,还是经历风浪化龙升天呢?对于市井出身的才子唐伯虎,在面临三十岁这道坎的时候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封信。
风光|此人被命运捉弄一辈子,半生风光无限半生穷困潦倒,死后名气太大
文章插图
五百年前,唐寅给好友文徵明写了封信,可以说,这封信的写信人和收信人占据了弘治年间一半的江南才气。这封信洋洋洒洒一千二百字,我们能从这封信中,看到的却不只是唐大才子的学问,还有一个步入而立之年不久的男人,与命运抗争时的辛酸与苦楚。一个自幼生长在鱼米之乡的风流学子,竟以一种颓废落寞的形象出现在这封信中,让人不由喟叹命运的波折。信中的唐伯虎带着重枷,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公差打得满地乱爬,满面辛酸泪:“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洟泗横集”。明朝司法机构的力量让人不寒而栗,任你,如何风流倜傥,如何恃才傲物,一副枷锁,一副夹棍,只消惊堂木一拍,保你满地乱爬不成人形。唐伯虎在信中对好友诉说了自己一年前的遭遇。
风光|此人被命运捉弄一辈子,半生风光无限半生穷困潦倒,死后名气太大
文章插图
弘治十二年,三十岁的唐伯虎意气风发地来到京城,不论秀才、举人,唐伯虎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这让他如何不意气风发?三十岁的唐伯虎,自然不甘做一条彷徨的鲤鱼,化龙升天,这才是他的终极理想。很多人都以为,唐伯虎是出身于名门世家,实则不然。唐伯虎在信中交待了自己的出身:“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自幼混迹市井的唐伯虎,干着杀猪宰羊的屠户营生,所以,唐家只是一户市井小民罢了。唐伯父的父亲不想让儿子与自己一样成为屠夫,所以,倾尽家财请来名师教育唐伯虎。唐伯虎也做好了准备,十三岁的唐伯虎潜心读书,与世隔绝,在寺庙的钟鼓声中苦读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六岁的唐伯虎前往苏州府应试,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秀才。唐伯虎首战告捷,使他的大名传遍大江南北。唐伯虎并未骄傲自满,而是继续苦读,十三年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举人。唐伯虎的资质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苏州刺史曹凤说道:“这可不是一条小鲤鱼,他的尾巴已经燃起了烈焰,随时准备一飞冲天。”
风光|此人被命运捉弄一辈子,半生风光无限半生穷困潦倒,死后名气太大
文章插图
唐伯虎不但获得了地方省厅级干部的赞誉,就连中央来的领导也对其交口称赞。唐伯虎在南京参加举人考试时,主考官梁储在看到唐伯虎的文章后只说了一句话:“这不就是解元写的文章嘛!”就这样,唐伯虎高中解元。梁储返回京城后,激动地对帝师程敏政说道:“今年有个考生叫唐伯虎,是江南地区的尖子生,程先生一定要多多关照!”更巧的是,程敏政正是当年负责会试工作的主考官,在听了梁储的一番话后,当即拟定了三套试卷,交给唐伯虎命他答卷。自然,唐伯虎对答如流,程敏政十分满意。从地方到中央,唐伯虎似乎已获得一顶无形的桂冠,他的人生只待一次法定的考试,就能顺利化龙。从先前的情况来看,唐伯虎最不怕的就是考试。在与文徵明的通信中唐伯虎说道:“岐舌而赞,并口而称。”从这我们就能看出,当时的舆论对他的赞美已臻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