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兰|四十年相守温情常在
王瑞兰,女,1956年6月生,汉族,济宁市泗水县原马家庄供销社退休职工。
泗水县原马家庄供销社退休职工王瑞兰,在兄妹四人中排行老大。20岁时,因一场变故,父母和一个弟弟相继离世。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她,即使面对挫折,也总能用骨子里的担当和坚毅顽强抗争。作为长女,王瑞兰毅然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抚养弟弟妹妹长大成人。一路走来,王瑞兰最感激的还是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是他们让她坚定信念,养成了和善友爱的优秀品德。
文章插图
1982年,王瑞兰与退役的丈夫喜结连理。婚后的小家庭甜美温馨,特别是1983年儿子的出生,更为小两口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动力。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一场天灾突然降临到这个幸福之家。1985年的一天深夜,王瑞兰家的房屋突然坍塌,丈夫被砸的失去知觉,而她为保护儿子也受了伤,一家三口都住进了医院。王瑞兰及儿子经过治疗后逐渐恢复,但丈夫经过手术治疗后仍无法站立,瘫疾在床,大小便失禁。从此,王瑞兰的生活就有了两件固定的事:一件是跑前跑后照顾丈夫,另一件是不知疲惫的带孩子。
手术后,没能恢复如初的丈夫失去了心气,为了不拖累妻子和儿子,他多次动了轻生的念头 ,不让妻子接近。妻子王瑞兰近身照顾,他大声呵斥让妻子“滚”,有时甚至随手拿起物件就往妻子身上摔。可是王瑞兰并不生气,她想尽办法接近丈夫、鼓励丈夫,让他重拾对生活的的信心。有一次,王瑞兰再次被拒之门外,她便想方设法爬窗进入房间安慰丈夫:“天塌下来有我顶着,为了咱们的孩子,只要你活着,再苦再累,我愿与你相守一辈子。”王瑞兰的一番话深深地感动了丈夫,使丈夫有了坚强活着的信念。
为了继续为丈夫治疗,在丈夫单位的支持下,王瑞兰带着年幼的儿子东奔西跑,多处打听,几经周折,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经过医院再次检查和诊断,为丈夫做了第二次手术。
随后,医生精心做了治疗和康复方案。从此,夫妻二人开始了11年的住院生活。在医院里,王瑞兰忙里忙外。早上很早就起床,先让儿子吃饭,送儿子上学;回来后,再照顾丈夫起床、洗刷、吃饭;饭后,陪丈夫检查、康复治疗;晚上,待丈夫和儿子休息后,还要再处理家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儿子读初中。经过积极治疗和王瑞兰的精心呵护,丈夫有了较好的恢复,部分生活也能自理。为了生活,她又带着丈夫在北京开三轮车拉客挣钱。直到儿子到了读高中,一家三口才返回家乡泗水。
回到泗水后,王瑞兰一家的生活从零开始。她和丈夫商量过后,决定贷款回乡下老家养肉兔。王瑞兰起早贪黑地进料,加工,喂养,预防;还要做饭、伺候丈夫。每天都是不急不躁地忙碌,辛辛苦苦地操劳。两年多的时间,王瑞兰因操劳过度体重足足下降了30斤,头发花白。丈夫看到妻子这样,既心疼,又心酸。最终,王瑞兰在丈夫的劝说下,把余下的肉兔转让,把贷款还上,搬回县城。如今,已进入花甲之年的王瑞兰,每天仍在为这个家庭操劳,做饭、照料丈夫。正如她所说:“我愿与你相守一辈子。”
【 王瑞兰|四十年相守温情常在】丈夫下肢瘫痪后,曾有不少人劝她和丈夫离婚。王瑞兰总是笑着说:“我丈夫,服过役,在战场上负过伤,至今身上还有未取出的弹片。他是为国家做了贡献的人,我离他而去,他怎么生活?一日夫妻百日恩,我要坚守做人的良心和善心。” 王瑞兰为了支撑起这个完整的家,她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心理压力,为了丈夫和孩子付出了她所有的一切,她没有想过离开,也没有抱怨过,一直用她的温暖照顾好丈夫和儿子,在丈夫和儿子的眼中,她是个伟大的女人,任劳任怨的为这个家庭辛勤付出着。正是因为她这个家庭才能完整,才对生活有了希望。
- 技术|好医生上榜“2021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
- 避险|四川丹巴一电厂透水致下游洪涝 村民上山避险
- 慰问|[致敬人民警察节]兰西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王国辉看望慰问患病民警
- 重病|一起送送小天使!四川7岁重病女童去世捐献眼角膜
- 施救|奖励!四川泸州一老人突发疾病倒地不起 大学生施救后悄然离开
- 核酸|郑州核酸检测现场四口之家“重逢”:小女儿一步三回头不舍离去……
- 四轮定位|热心市民为韩城公安交警送上暖心慰问品助力抗击疫情(图)
- 妇女|喜报!兰州公安七里河刑侦直属大队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 最美警队|致敬!第四届广州公安“最美警队”“最美警察”正式亮相
- 骑自行车|保山男子从四川出发想去黑龙江算命不料走到陕西被集中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