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一天:当皇帝也是有纪律的!( 三 )


早膳后至下午,乾隆处理政务
早膳之后,乾隆用整个上午处理皇帝每日面对的政务 。
清代皇帝理政主要是宫中日常批阅奏章、召见官员 。奏折所报事务,如果皇帝自己一时不能定夺,会以次日“御门听政”的方式,召集各方官员会议,一方面垂询相关部院官员获得更具体资讯,一方面同宫中智囊一起论证处理 。
在养心殿中的勤政亲贤殿批了一上午奏折,乾隆想起还有一批中低级别的官员等着他的接见 。清代规定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以及部分八品以下乃至不入流官员的任用、提拔、调动和处分,都由皇帝亲见,对官员做面对面的考察 。官员的背景履历等等,早由相关部门调查整理,写成引见文书,皇帝引见时一面阅读这些人事资料,一面交谈,形成判断,做出决定 。引见官员时,乾隆居养心殿前殿正中宝座 。官员见完,已是下午近两点,该传晚膳了 。
皇帝一天就两顿正餐,早膳晚膳 。晚膳之后,乾隆稍事休息,接着还会阅览一些公文,或召见相关权臣 。到下午四五点,一天的政务算是告一段落 。
元旦大朝:三大殿派上用场?
外朝部分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因为建筑体量巨大而气势恢宏 。不过,这些地方只在节日、重要庆典才派上用场,例如元旦 。
在中国还不使用西历的时候,“元旦”是今天说的旧历大年初一 。皇帝通常在腊月二十六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元旦的仪式从大年初一零时开始 。皇帝起身,先到养心殿内各处拈香行礼,然后在东暖阁行“开笔仪”:桌案上陈设盛有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以及刻有“万年青”字样的毛笔,皇帝先用朱笔,再换墨笔,写一些吉祥语,祈一年之福 。
随后皇帝到宫廷专属的满族神庙“堂子”祭天 。祭完堂子,皇帝与皇后去坤宁宫祭神,与王公大臣同吃祭神肉 。之后皇帝到奉先殿祭奠祖先,再率王公大臣到慈宁宫向皇太后行朝贺礼 。天明时分,皇帝在中和韶乐声里升座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朝堂贺岁,这叫做“大朝” 。早晨八九点钟,大朝结束,皇帝到内廷乾清宫受家人贺礼 。
事实上从雍正开始,皇帝已经很少居住在紫禁城,而是长居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这几朝皇帝都是在紫禁城里过完年,正月十五前就搬回圆明园住 。太后、后妃、皇子、公主等家属,也随着搬进园子 。等到入冬后,再由圆明园搬回皇宫 。每年两次迁居,当时称为“大搬家” 。
宫廷大戏也是节日的重要内容 。乾隆爱戏,各种重大节令和宫内庆典,都要演戏 。历史学家翦伯赞在他的《清代宫廷戏剧考》中推算,乾隆时期“南府”“景山”两个宫廷剧团的人数在三千左右 。
闲暇:乾隆的嗜好
下午五点前后,下了班的乾隆皇帝从他办公室——勤政亲贤殿西边的小门进了三希堂 。这是养心殿前殿最西侧的一间小室,乾隆在这里独自赏玩最爱的书画器物 。“三希”是他最珍爱的三件法书——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
乾隆初年,内府收藏的历代书画已超过万件 。乾隆命大臣对这些书画仔细鉴别,遴选佳品编目,称为《石渠宝笈》,共四十五卷 。“石渠”的名字,来自汉代宫廷藏书的石渠阁 。《石渠宝笈》按照书画作品的收藏陈设地点,也就是宫中各殿座来编排 。按照宝笈记载,存有书画最多的地方是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以及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处 。
乾隆酷爱书画,除了鉴赏古画,还常在处理政务之余,到御花园东邻北五所的头所如意馆看宫廷画师作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