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定都之谜朱元璋为何将都城定在应天府( 二 )


临壕则前江后淮 , 以险可恃 , 以水可漕 , 朕欲以为建中都 , 何如?"临濠在元朝时称为濠州 , 洪武七年改称凤阳 , 是朱元璋的家乡 , 群臣岂敢有异议?这样 , 明初就形成了南北两京、中都并存的情况 。从九月开始 , 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规制在临濠营建中都 。他之所以决定以临濠为中都 , 甚至一度想迁都临濠 , 除了这里是他的家乡 , 还与优待淮西功臣集团有关 。众所周知 , 朱元璋在起兵反元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 , 淮人多随同他东征西讨 , 立下功劳 , 成为开国功臣 , 包括丞相李善长、徐达和功臣汤和、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常遇春、陆仲亨、曹震、张翼、陈桓、谢成、李新、何福、张龙、张赫、胡泉、陈德、王志、唐胜宗等人 , 其中汤和与周德兴还是朱元璋同村伙伴 。能够光宗耀祖、荣归故里 , 当然是他们所愿意的 。
然而洪武八年(1375)四月 , 朱元璋在巡视中都修建情况后 , 突然下令停止修建 。此时中都修建达6年之久 , 已经颇具规模 。停建的理由是劳民伤财 ,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朱元璋与淮西功臣集团矛盾日益加剧 。淮西功臣恃功自傲 , 多有违法乱纪之事 , 而且在朝廷中结党谋取私利 , 与朱元璋加强皇权背道而驰 。他担心在淮西功臣集团的老家建都 , 会更加助长他们势力的膨胀 。洪武十一年(1378)正月 , 朱元璋下诏改南京为京师 , 定都问题才算告一段落 。
其实 , 朱元璋对南京一直不是很满意 , 迁都的想法从来没有打消过 。洪武二十四年(1391) , 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 , 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当时 , 明朝的主要威胁是蒙古草原上的北元残余力量 。迁都西北 , 可以加强北方边防 , 安定边界 。朱标考察了西安和洛阳 , 比较两地地形 , 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 。不料世事无常 , 太子朱标于第二年病逝 , 使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 , 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问题了 。
他在当年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祭灶文中 , 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 , 事事按古就绪 。维宫城前昂后洼 , 形势不称 。本欲迁都 , 今朕年老 , 精力已倦 , 又天下初定 , 不欲劳民 。且兴废有数 , 只得听天 。惟愿鉴朕此心 , 福其子孙 。"听起来真是异常的凄凉 , 也能感觉到国都问题一直令朱元璋不能释怀 。
朱元璋这样费尽苦心地更张制度 , 反复斟酌定都问题 , 无非是因为天下得之不易 , 希望能世代固守 , 传之久远 。因此 , 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对其统治和权力构成威胁 , 甚至那些被他认为会对其子孙的统治构成威胁的人 , 他都会毫不手软 , 必欲除之而后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