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汉族公主孔四贞:与顺治擦肩而过的女人( 二 )


弥漫的硝烟已经散去 , 桂林的王府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 甲天下的山水也消失在身后 , 灵柩中的父母与孔四贞虽然近在咫尺却已是生死两茫茫 。她又想起母亲叮嘱保姆的话:“此子苟脱于难 , 当度为沙弥 , 无效乃父一生驰骋南北 , 下场有今日也 。”这话是对兄长说的 , 可兄长已经成了俘虏 , “苟脱于难”的恰恰是她这个女儿 。男儿“一生驰骋”下场如此 , 两位母亲的下场何尝不是如此 。父亲已经在口头上把她许配给孙龙之子孙延龄 , 将来跟着孙延龄驰骋南北 , 也难免像两位母亲一样 。经过一路的思索 , 孔四贞对自己的未来已经安排妥当:在办完父母的丧事后就出家为尼 , 与青灯古佛为伴 , 吃斋念佛 , 日日诵经 , 不仅可以超度父母的亡魂 , 也保住自己一生的平安 。
其实孔四贞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 也许是她的六根未净 , 也许她作为孔有德惟一的后代对于在广西喋血而战的将士还是一面旗帜 , 她不仅未能遁入空门 , 反而被召进了宫门 。年轻的顺治皇帝与母亲孝庄皇太后接见了孔四贞 , 如此浩荡的天恩是孔四贞能拒绝得了的吗?
有缘无份
比孔四贞年长5岁的顺治皇帝是个性情中人 , 从第一眼看到一身素服、孑然一身的孔四贞就心生怜爱之意 。此时的顺治刚刚经历第二次大婚 。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是多尔衮摄政时给包办的 , 此女是孝庄太后的内侄女——吴克善之女 , 显而易见这门婚姻也体现了太后的意愿——通过联姻来巩固同蒙古各部的联盟 。然而 , 当孝庄皇太后的兄长吴克善在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七日送女儿到北京时 , 尽管宗室亲王满达海等均建议应在二月为皇帝举行大婚典礼 , 却遭到皇帝本人的拒绝 。对于这位“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 , 未经选择”的皇后人选 , 顺治并不想接纳 , 尚未合卺已心存芥蒂 。
顺治对婚姻的抵触 , 与多尔衮积怨甚深有一定的关系 。吴克善之女——这位待嫁新娘 , 直至该年八月十三日在被晾了8个月以后才得到册封 , 但肃穆的册封仪式一结束 , 皇后就被撂在一边 , 如花似玉的容貌、含苞待放的年华统统被黄瓦红墙所禁锢 。多尔衮在摄政时曾伤害过小皇帝的自尊 , 仅仅因为这门婚姻是多尔衮包办的 , 就足以令顺治如鲠骨在喉 , 少年天子的一腔积怨都发泄到皇后的身上 。
尽管孝庄皇太后很想调节帝后之间的紧张关系 , 但经过三年的努力依旧没有任何的好转 , 太后拗不过顺治 , 在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五日被迫同意把皇后“降为静妃 , 改居侧宫” 。
孝庄皇太后可以同意废后 , 但绝不会坐视满蒙联盟受到危害 , 在太后的主持下 , 废后的侄女——吴克善的侄孙女又从大清门抬了进来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十六日——也就是孔四贞到北京后13天 , 14岁的博尔吉济特氏被册立为皇后 , 此即孝惠章皇后 。然而这第二位蒙古皇后 , 也未能跨越文化上的鸿沟 , 对顺治来说第二位皇后只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件礼物 , 尽管他不喜欢 , 却也要摆在那里 , 权当一件不可心的摆设 。对顺治来说纳汉女为妃 , 既是文化上潜移默化的结果 , 也有政治上的需要 , 他毕竟是入主中原的皇帝 , 在孔四贞来京之前就“选汉官女以备六宫” 。恪妃石氏、为顺治生育皇长女(早天)与皇五子常宁的陈氏、生育皇六子奇绶(早天)的唐氏、生皇五女(早天)的王氏以及生皇二女和硕恭悫公主的杨氏 , 就都是汉女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 顺治的6位蒙古后妃没有一人生育子女 , 足以反映出文化背景对顺治情感世界、家庭生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