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播第一人,20多岁的诸葛亮是怎么让刘备亲自找上门的?( 三 )


我们来一一分析诸葛亮的朋友群 。
崔州平,博陵(今河北蠡县)人 。其父亲崔烈是汉朝末期的司徒与太尉,名士;其长兄崔均参与了关东诸侯征讨董卓运动 。
崔烈因此被董卓关押在长安,死于董卓死后的诸将纷争 。崔州平当时算是在荆州避风头 。颍川石广元,名韬,后任太守、守典农校尉 。这官职相当于担任了一个地区行政司法长官后,兼任了本地区的后勤司令,佩少将军衔 。
徐元直就是《三国演义》中大名鼎鼎的徐庶,后来在魏国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
徐庶的官职很大,相当于中将军衔、兼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 。汝南孟公威,名建,也跑到后来的魏国担任了凉州刺史、镇东将军的官职,相当于甘肃、宁夏及陕西、青海一部分的最高长官,上将军衔 。
(汉朝的“将军”很少,数以十计,并不是常设的,相当于日后的上将;中郎将、校尉就相当后来的中将、少将 。我们发现曹丕能以五官中郎将的官职继承曹操的职务,可见中郎将的分量 。)
诸葛亮的朋友个个都非凡人,但诸葛亮比他们更牛 。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兄弟四个晚上卧谈的时候,诸葛亮不无鄙夷地说:“你们三个人以后当官,都可以做到省部级 。”事实还真让他猜中了 。其他三人问诸葛亮想达到什么官职的时候,诸葛亮就不谦虚了,笑而不答,意不在刺史郡守的层次 。
第二,其他三个学习求精细掌握,而诸葛亮只看其大概,理清思路 。
身逢乱世,清醒的头脑和宽阔的眼光显然比具体的知识重要 。三人中后来做官做得最大的孟公威可能觉得在荆州受排挤,没有出路,要回家乡谋发展 。
诸葛亮认为年轻人遨游不限故土,要忍耐,求进取 。现实生活中,诸葛亮这样的人通常是朋友群的中心 。这就是诸葛亮日后成就比三人高的原因 。
诸葛亮也与当时的名家宗师交往 。
比如对庞德公,“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 。”至于进一步的交往,《后汉书》与《三国志》都没有更多的记载了 。
诸葛亮娶丑陋的黄脸婆黄氏是其发迹的关键 。
世族子弟和政治家的婚姻,不应该只是普通的夫妻结合 。历史上的野心勃勃、雄心壮志的人都将婚姻作为斗争、发展的工具 。
黄氏名硕,字月英 。人如其名,黄硕身体壮硕,头发泛黄,皮肤黝黑,脸上还有雀斑疙瘩等 。
因此,到二十四五岁了依然无人问津 。现在二十四五岁的“恐龙”没有男朋友是非常正常的,好事者为其介绍男友可能还会被以“不想早恋”的理由拒绝 。
但是战乱的汉末,二十四五都已经到了教子女识字背诵的年龄了 。
可是,黄硕不是小家碧玉 。她是赫赫大名的荆州黄家的女儿,父亲黄承彦 。黄家门第显赫,黄硕的情况就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 。于是,嫁给一个外来世族子弟不失为一个选择 。
诸葛亮不可能不了解这一当时荆州地主阶级中比较轰动的“小道”消息 。他不可能不嗅到其中的浓厚的利害关系 。作为失意、流离的世族子弟,诸葛亮极有可能通过“小道”传达出了对黄家小姐的“爱慕”之心 。
黄承彦那个高兴啊,自己家的丑女儿终于不愁嫁了 。
诸葛家也算是有一定影响的贵族,诸葛亮知书达理,仪表堂堂,算得上是青年才俊 。黄家与诸葛家联姻并不算过 。
于是,根据《三国志》集注和其他相关记载,黄承彦老头抢先到诸葛家探班了 。诸葛亮自然是欣然应允 。
诸葛亮迎娶了黄硕,之前他的几位姐姐都嫁给了荆州的大族 。叔父诸葛玄将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荆州蒯家的蒯祺,庞家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诸葛亮的二姐为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