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听过锦江饭店,但你未必懂得创办它的董小姐( 三 )


1923 年 -1924 年 , 董竹君开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飞鹰黄包车公司 。当时丈夫的朋友来到他家 , 时常赞道:“你们家里前面琅琅读书声 , 后面一片织机声 , 真是朝气蓬勃 , 好一个文明的家庭!”
1928 年 , 夏之时去往江南一带 , 意图了解蒋介石政府和其他军政界的情况 , 看看能否找到东山再起的机会 。
他离家后第二年 , 四川局势更加混乱 , 刘湘、刘文辉自行设立造币厂 , 造成币制贬值、百业萧条的景象 。
董竹君见状 , 干脆结束了黄包车公司和织袜厂的业务 , 购置了田产 , 将全部财产和账簿交给夏家六弟保管带着双亲和四个女儿动身去往上海 。
董竹君在回忆录里列举了 6个动机 , 诸如送大女儿去考音乐学校啊 , 带小女儿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啦 , 没有一个是说想去跟夏之时分手的 。
动身之前 , 她其实已经想好 , 如果丈夫依然认定自己受了新潮流新思想的影响 , 且坚决不同意自己的想法计划的话 , “必要时 , 就只好和他分开了 。”
既然如此想 , 她去上海的这个决定 , 自然就没跟夏之时商量过 。动身之后没几天 , 整个四川都知道:夏督军的老婆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 , 据说还上了报纸 。
夏之时看见报纸以后 , 气得双手发抖 。这样前提下的夫妻重逢 , 自然都不会有愉快的心情 。分歧就此爆发:
夏之时想让她带着孩子回到四川 , 但董竹君坚持让四个女儿留在上海念书 , 不愿再回老家 。继续的争吵 , 只不过愈加坚定她离开丈夫的决心 。
她自己也在回忆录中坦承:
“再回到四川有什么意义?难道再去捧着一个金饭碗做夫人、做贤妻良母?……这样下去 , 徒然牺牲儿女和自己前途 , 更谈不上什么为国为民了 。”
显然 , 她无论如何要抛弃的那种生活和身份 , 恰恰就是夏之时最希望她过的日子 , 最希望她安守的角色 。
难怪时隔近一个世纪后 , 两人的小儿子夏大明 , 在给父亲扫墓时接受采访人员采访说 , 父母注定会离婚:
“我母亲一辈子追求社会公正 , 认为女人应当独立 , 要有才干;而我父亲的大男子主义很严重 , 要求我母亲不要在外面工作 , 就应该在家里带孩子 。两人性格都要强 , 谁也说服不了谁 。所以 , 离婚是肯定的 。”
1929 年 , 在百般劝解无果之后 , 夏之时只得同意董竹君先分居五年的要求 。离开了丈夫之后的董竹君 , 主要生活来源可以说是彻底断绝 。
“被分手”的夏之时 , 恨透了这个离家出走的“娜拉” 。他离开上海回到四川 , 说好的生活费据说从未给过她 。
为谋生计 , 大小总得有份事业做 。董竹君听二叔的建议 , 决定开办一家纱管厂 , 振兴本国的民族工业 。
当时是 1930 年 , 她离开夏家的第二年 。丈夫的朋友圈 , 她决意不接触 , 身边除了几个上海穷亲戚外 , 社会人士关系几乎为零 。
变卖了所有可以变卖的财产 , 加上她二叔四处奔走 , 帮她招募工人职员 , 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 以 4000 多元的合资 , 开办了不到百名员工的群益纱管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