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康熙皇帝亲自举荐的一位清官:天下清官第一( 二 )


江苏六合县县令将一幅山水画送到张伯行府上,请他指教 。张伯行回家后见到画幅,拿起竟从画轴里抖出一根金条来 。他找来这位王知县,说:“你的画不错,我收下了 。礼尚往来,我也送你一幅字 。”王县令很高兴,惊喜地接过字幅回去了 。回到家后,从里面倒出根金条,物归原主 。再看张伯行写的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张伯行“一字诗”自此不胫而走 。
历代清官总是受贪官打压诬陷,清廉的张张伯行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 。
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接受贿赂交接考生,公然买卖举人名额 。发榜后,诸多考生齐聚闯入学宫抗议官员营私舞弊 。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 。康熙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噶礼会审 。后得到举人吴泌、程光奎暗中贿赂的情况,供词中牵连噶礼,张伯行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 。噶礼反而捏造张伯行“七条罪状”上奏 。康熙将二人都进行解职 。张鹏翮等不久奏报:赵晋与吴泌、程光奎行贿受贿事均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噶礼暗中受贿事属诬告,张伯行应撤职 。
康熙责备张鹏翮等为噶礼掩饰,又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重新审查,结果仍旧与前次张鹏翮等人的结论如出一辙 。康熙说:“伯行任官清正,这是天下所了解的 。噶礼才干虽有余,但喜好无事生非,并没有清正的名声,这个意见是非颠倒 。”于是,命九卿、詹事、科道官再议 。康熙说:“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 。
如果没有张伯行,那么江南必然受到他的盘剥,大概要达到一半地区 。这次二人互相参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审理,被噶礼阻挠,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实情况;再派官去审理,与前面的意见没有区别 。你们应能体会我保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没有什么疑虑和恐惧,那么天下将会出现安定的局面 。”终将贪官噶礼革职问罪,张伯行官复复职 。为此,当地百姓“焚香结采,拜龙亭呼万岁者,至数十万人” 。康熙乘兴亲书“天下清官第一”六字予以褒奖 。
张伯行在二十多年宦海生涯中,始终以居官清正闻名朝野 。“止饮江南一杯水”是贯彻他一生的不二准绳 。张伯行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 。”因此他自号为“敬庵” 。张伯行生长在富裕地主家庭,在他当官期间,粮食、衣物等一切花销都是由老家提供的 。家境富有本身还不构成张伯行成为清官的绝对条件,成为一代清官与他崇信理学、洁己自律分不开 。他曾说“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不孝”,这才是张伯行的人生信条 。
张伯行苏州石刻像
康熙六十一年,张伯行奉旨赴千叟宴,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伯行也很敬重 。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升张伯行为礼部尚书,两年后,一代清官张伯行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皇帝赐谥号“清恪”,意为官清廉,恪勤职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
张伯行一生勤政、清廉,受到当时朝廷的最高嘉奖,准其从祀文庙 。据史料记载,清代以名臣从祀文庙的,仅张伯行、汤斌、陆陇其三人 。一位封建官吏能有此高德懿行,实在令人感慨 。
【揭秘康熙皇帝亲自举荐的一位清官:天下清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