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十大自杀而死的名将:忠臣良将自杀悲剧!( 六 )


6、荀彧——曹操谋士 , 163年生许昌 , 212年因反曹即公位被逼自杀 。
荀彧(163年-212年) , 字文若 。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 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 , 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 包括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 , “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 , 奇谋扼袁绍于官渡 , 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 , 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 , 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 。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 , 便去东郡投靠曹操 , 曹操非常欣赏他 , 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 , 那年荀彧二十九岁 。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 , 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 , 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吕布败走 , 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 , 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 。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戏志才、郭嘉等给曹操 , 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 , 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
袁绍势力强大 , 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犹豫不决 , 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 , 使他终下决心抗袁 。我们可以设想 , 假如没有荀彧支持曹操攻打袁绍 , 坚定曹操的信心 , 或许曹操就将永远没有之后的那些赫赫战功 , 只能永远屈服于袁绍之下 , 也许也就没了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了;即使有的话 , 也是袁绍、刘备、孙权的争夺 , 没了曹操的份 。官渡之战的胜利 , 为曹操之后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础 , 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荀彧 。
然而 , 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改变了荀彧的一生 。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 , 荀彧私下表示反对 , 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 , 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 , 因为以往曹操出兵 , 荀彧都是留守后方 , 因此荀彧又愁又怕 , 终于在寿春病亡 , 死后被追谥为敬侯 , 后又被追赠太尉 。
虽然在他死后 , 得到了如此之多的荣耀 , 但这些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 , 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 , 这些与他生前的功劳相比 , 也是他应该得到的 。最重要的是如此功绩显著的人为什么要曹操被害死呢?
是因为他太强了 , 曹操嫉妒他而要杀了他吗?不会 。曹操是一个善于重用贤才的人 , 就是因为他的强 , 曹操才会看中他 , 相信他 , 重用他 , 所以 , 曹操不会因为他能力太强而害死他 。关键是他提出的建议损害了曹操的利益 , 而且是对曹操来讲很重要的利益 , 不然 , 他不会为此而害死对他忠心耿耿、为他带来很多利益的荀彧 。
其实荀彧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 , 二是太忠心 。
先说他的直白 。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 , 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 , 话语能够委婉一点 , 态度能够和蔼一点 , 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 , 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 , 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 ,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 , 不怕没柴烧 。”生命是最宝贵的 , 是应该珍惜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