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炮|三分命,七分运:燕王朱棣的帝王之路

自古天下事,三分为命,七分为运。“命”字拆开来是两个字,一个是口,一个是令,是谁的口令?是天的口令。意思就是说老天给你安排好的东西,你是改变不了的。运字拆开来看,上面是云,下面是人,就是人在天下走的路。命是天命,运是人为。本文回顾燕王朱棣的帝王之路,也是一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何谓三分运1、一句话建文元年(1399年),“靖难之役”的战斗开始打响。仁慈的朱允炆在发兵之前对诸将士说了一句话:“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这句话很简单,意思是要士兵们注意,打仗的时候不要杀了自己的叔父让自己落下诛杀叔父的罪名。但是他可能永远也想象不到,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数次危难之际保住了朱棣的性命,成全了对方,毁掉了自己。
三声炮|三分命,七分运:燕王朱棣的帝王之路
文章插图
2、两阵风第一阵风:建文二年(1400年),燕军在白沟河中伏,平安、瞿能父子作战勇猛,李景隆从后方已经对燕军形成包围之势。燕军损失严重,朱棣差点被抓,形势十分危机。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旋风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南军一时不知所措,大乱之下朱棣绕到南军后方火攻,最终南军大败,燕军胜利。尽管如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那阵旋风的帮助,胜负结果可能并不一样。
三声炮|三分命,七分运:燕王朱棣的帝王之路
文章插图

三声炮|三分命,七分运:燕王朱棣的帝王之路
文章插图
3、三声炮建文三年(1401年)南军由于粮草不足,大将平安与何福决定突围次日逃跑,信号是三声炮。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燕军也在同一天制定了进攻的暗号,关键是这个暗号也是三声炮。总之南军以为是逃跑,燕军以为是进攻,结果可想而知。这三声炮虽然是人为不假,但是这种巧合实在只能说明朱棣太过幸运。何谓七分运1、竭尽全力建文二年(1400年),在白沟河,燕军被李景隆的军队从后面包围。当时飞箭如雨,朱棣先后换了三次马,射光了三桶箭,宝剑也砍得受了损,想要撤退的时候还差点被平安、瞿能赶上。《明通鉴》卷十二上面写道:“突景隆兵绕出王后,飞矢雨注。王马三创,凡三易,所射矢三服皆尽,乃提剑,剑锋复折,马阻于堤,几为瞿能、平安所及。”由此,可见朱棣在战场上并非仅仅指挥,而是亲自上阵,这是朱棣努力打拼自己江山的明证。
三声炮|三分命,七分运:燕王朱棣的帝王之路
文章插图
2、行动第一同年十二月,在东昌,由于燕军轻敌,陷入盛庸设计的重重包围之中,朱棣首当其冲,遭受的危险最大,因为盛庸军在伏击圈内准备了很多火枪和有毒的弓箭,他可能中弹、被射杀、甚至可能被活捉。最后幸好在大将朱能誓死拼杀之下,才杀出重围。燕军北撤的时候他走在最后,受到百名追兵的追击,依然临危不惧。由此看来,我们可以推测朱棣在战斗中肯定是第一个杀上前线的,也是战斗到最后一个才走的。为了他的帝王之位,他真是拼了。
三声炮|三分命,七分运:燕王朱棣的帝王之路
文章插图
3、坚持到底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之役”已经三年之久,燕军终于来到了长江浦子口,想要从此渡江。可是就是在这里燕军又一次遭到了盛庸大军的誓死抵抗,燕军即将崩溃,为了保存实力朱棣想要以议和来拖住盛庸大军,等到朱高煦来到的时候,朱棣又一次率领战士誓死作战才大败庸军。但是如果说朱棣是一个打不过就轻言放弃的人,那你就错了。其实朱允炆曾先后派庆成郡主、李景隆、茹瑺、谷王、安王等人前去谈判,结果都未果。由此看来,朱棣为了他的帝王之位,即使在困难之中也未放弃、做到了坚持到底。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朱棣的帝王之路,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一方面,他的成功首先离不开朱允炆的一句免死的话,离不开两次助力的大风还有非常巧合的三声炮响,这些因素并非朱棣人为,可以归之为运气。另一方面,他的成功也和他的努力、行动和坚持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是朱棣的人为作用,可以归之为打拼。总之,朱棣的帝王之路也是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努力。?后记:写作本文,笔者是很纠结的,因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似乎人尽皆知,如果再仅仅重复这样的道理可能会让大家觉得索然无味。但是,我还是写了,如果说我还有一点动力的话,那可能就是我想增加大家对朱棣的帝王之路的理解,通过对朱棣的帝王之路的描述,加深大家对这句话的认可和信赖,鼓励那些走在梦想的路上的我们再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坚定。“四木说史”,让我们一起趣读历史,人更明智!(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