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昭武皇帝慕容盛的贡献慕容盛的为政举措有哪些( 二 )


李旱从辽西回来 , 听说慕容盛杀了他的部将卫双 , 心里害怕 , 扔下部队逃跑 。不久返回来认罪 , 慕容盛恢复他的爵位 。慕容盛对侍中孙勍说:“李旱统领三军的大权 , 担负着能够自行出兵的重任 , 没能够执符节为军败而死 , 无故逃跑 , 按军法论处 , 这是不可赦免的罪行 。但是在先帝避难的时候 , 众人都怀着背叛的念头 , 亲生骨肉忘掉了亲情 , 股肱大臣失去了忠节 , 李早用他受遇刑罚的身躯 , 为先帝效力拼命 , 极为忠诚 , 精诚之气直冲白日 。所以我记录他舍身的功劳 , 赦免他的重大罪行 。”不久 , 慕容盛免去了皇帝的称号 , 改称庶人大王 。
文化
论古说贤
慕容盛听了歌颂周公的事迹后 , 对大臣们说:“周公辅佐成王 , 不能用至诚之心来感动上下 , 杀了兄弟来杜绝流言 , 还在经传上专有美名 , 歌颂他的美德 。至于我们太宰桓王 , 继承了先前百王的末世 , 皇上还不能主持朝政 , 两个敌国待机而动 , 祸难超过了以往 , 他辅佐国政 , 文武百官都很和睦 , 统率军队打仗 , 开辟数以千里计的国土 , 用礼让维系皇室兄弟 , 用德政和刑罚约束诸王和睦和乐 , 当时没有异议 。功勋之多 , 岂可和周公同日而语!但是燕歌中竟然没有说到 , 他的大德被埋没而没有记述 , 这是不对的 。”于是命令中书改写《燕颂》以记述慕容恪的功勋 。又把中书令常忠、尚书阳璆、秘书监郎敷带到东堂 , 问他们说:“自古以来君子都说周公是忠圣 , 岂不是大谬吗?”阳璆说:“周公处在摄政之位 , 君臣的名分上却能做得很得体 , 到了流言诽谤他的时候 , 招致暴风来使主上觉悟 , 道和神相助 , 万代流光 , 所以世代都称赞他的高风 , 后世的王侯没有超过他的 。”慕容盛说:“常令认为怎么样?”
常忠说:“从前武王病重的时候 , 周公有顾命大臣的忠诚 , 有流言的时候 , 道义感动天地 , 拷打伯禽以使他顺从王德 。周公的忠诚 , 圣明至极 。自从《诗经》、《尚书》以来没有超过的 。”慕容盛说:“你们二位的话真是奇怪啊!我见周公的虚伪 , 没有见他的忠圣 。从前武王做了能活九十岁的梦 , 告诉文王 , 文王说:‘我能活一百岁 , 你能活九十岁 , 我给你三岁吧 。’到了文王死的时候 , 已经证实武王的寿命 。武王的寿数还没有完周公就请求代他死 , 这不是虚伪吗?如果对天命糊涂 , 这就不是圣 。居摄政之位而不诚心 , 致使兄弟之间出现残杀 。再说文王的教化是从近到远 , 所以说刑于嫡妻 , 至于兄弟 。周公自己违背文王圣父的常道 , 走招人嫌疑之路 , 杀害兄弟以泄私忿 , 这有什么忠的呢!只是当时没有敢于如实记载的史官 , 后世的儒生沿袭谬误的缘故 。”
常忠说:“打开收藏书契的柜子 , 风向倒转 , 也足以表明他不虚伪 。遭到管叔、蔡叔的流言 , 却能大义灭亲 , 最终安定了宗国 , 又使成王成为明君 , 辅助成王完成大业 , 以致天下太平 , 制作礼乐 , 流芳百世 , 这是最高尚的道德了 。”慕容盛说:“你只会沿袭书上现成的说法 , 没能探究大的道理 , 我现在给你论说 。以前周自从后稷积累仁德 , 直到了文王武王 。文王武王以大圣顺应天运 , 拥有天下 。芸芸众生都景仰他们的恩德 , 四海之内都归顺他们 。成王虽然年轻就登上了王位 , 但是世数久长 , 再加上吕公(吕尚)、召公、毛公、毕公做他的师傅 。如果没有周公摄政 , 王道也足以完成 。周公无缘无故把国家安危当作自己的职责 , 把处理国事的大权集于一身 , 没有一点儿为臣的大节 。管叔蔡叔对王室怀有忠心 , 认为周公代替主上的职位不合人臣之道 , 所以他们说周公将会对成王不利 。周公应当明了大顺之节 , 表明自己的忠诚来解开大家的疑团 , 竟然把军队开到都邑 , 擅自施行杀戮 。不臣的罪名已在海内昭著 , 便呈送成王《鸱鸦》的诗篇 , 把错误归到主上身上 , 这叫什么呢?还有 , 周公举事时 , 已明告二公 , 二公足以明白周公无罪 , 却坐观成王的猜疑 , 既是这样 , 那么二公对周公也是存有猜疑的 。但因疏不间亲 , 所以把话让管叔蔡叔去说 , 真可以说是当时没有表现出忠心 , 仁义没有行到兄弟身上 。周公明知大家把期望都已放在成王身上 , 天命不在自己身上 , 然后才把国政归还成王 , 以此作为忠诚 。大风拔木的征兆 , 是皇天保佑周 , 不忘文王武王的德政 , 所以赦免周公过去的罪过 , 想成就周公的大美 。考求周公的心 , 探究周公的行为 , 他是天下的罪人 , 有什么至德可说的!周公归还国政以后 , 二公闭口不说他的本心的原因 , 是要表明管叔蔡叔的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