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未婚的民国第一奇女子:恋上梁启超与汪精卫( 三 )


为了帮助吕碧城兴办女学,《大公报》总经理兼总编辑英敛之介绍她与社会名流严复、严范荪、傅增湘等相识,以求支持 。《天演论》译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严复当时执教于天津水师学堂,并任该校总教习、总办(校长),与英敛之过从甚密,曾为其手书《大公报》报名 。他也早闻吕碧城大名,对她十分赏识,赞之曰:“此女实是高雅率真,明达可爱,外间谣诼,皆因此女过于孤高,不放一人于眼里之故 。故我看甚是柔婉服善,说话间除自己剖析之外,亦不肯言人短处 。”
严复随后不仅收她为女弟子,悉心教授逻辑学原理,师生互致诗词唱和,还向袁世凯鼎力推荐吕碧城,说她是兴办女学的最佳人选 。于是袁世凯欣然同意,让她协助戊戌科进士、直隶提学使傅增湘筹办女学 。
23岁的女校长
推广新式女子教育不遗余力
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女学筹办进展顺利 。1904年10月3日《大公报》刊登了“倡办人吕碧城”发布的《天津女学堂创办简章》,同年11月17日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并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傅增湘为监督(校长) 。两年后添设师范科,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时年23岁的吕碧城升任监督(校长) 。这样年轻的女校长,当时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
这一时期,吕碧城的女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女子教育以改造国民素质为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完全之个人”和“完全之国民”;女子要享有与男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打破女子教育以识字和家政为主的教育清规,以西方教育为蓝本,对女子必须授予全面的教育;女子教育要大胆任用男教师,以提高女子教育质量;女师的学生,今后不仅做女子学堂的教师,更要做男子的教师等等 。
吕碧城为推广新式女子教育不遗余力 。她一干就是七八年,既负责行政又亲自任课,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将中国国学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许多在此学习的女生后来都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她们都曾聆听过吕碧城授课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吕碧城影响下,吕氏姐妹皆从事女子教育,并成绩斐然 。大姐吕惠如担任南京两江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二姐吕美荪担任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妹妹吕坤秀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员,亦成为著名诗人和教育家 。“旌德一门四才女”一说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美谈,为时人所称羡 。
袁世凯的秘书
辞职后角逐商海、游历欧美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任大总统,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 。后袁世凯欲称帝,筹安会的一批人积极充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吹鼓手 。吕碧城不屑袁世凯及其追随者之所为,毅然辞职,携母移居上海 。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 。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上海《时报》特约采访人员,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 。她4年后学成归国 。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 。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 。
吕碧城终身未婚,后逐渐开始对宗教发生兴趣 。民国初年,吕碧城在北京见过天台宗高僧谛闲,若有所悟 。不过吕碧城真正开始信佛,根据她自己的记叙,是在1929年前后 。当时吕碧城旅居英国伦敦,友人孙夫人偶然在街头“捡得印光法师之传单,及聂云台君之佛学小册”,孙夫人对此不屑一顾:“这时代,谁还要信这东西! ”但吕碧城立刻说:“我要! ”“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师之教,每晨持诵弥尊圣号十声,即所谓十念法 。此为学佛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