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最后为什么会归隐鹿鼎记背后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二 )


三藩起兵而半壁河山皆反 , 康熙帝玄烨靠的不是几万早已腐化的八旗 , 而是张勇的甘肃绿营、赵良栋的宁夏绿营 , 这些人从明末边军转化而来的汉奸兵马 , 打赢了这场战争 。
而士大夫之无耻、则更是为国耻 。明代士大夫集团历经二百余年的的不断劣化 , 劣币驱逐良币 , 最后毫无民族气节的败类占了绝大多数 。多少地方官员奋勇投效满清 , 多少读书士子见满清仍旧开科举就乖乖剃头读八股 。
南京群臣 , 恭迎清军入城
李自成破京师而多尔衮举棋未定时 , 是范文程帮他下定入关决心;李定国二斩清王时 , 是南明中枢不欲他建大功而拖他后腿 , 是洪承畴帮清廷力挽狂澜;
【韦小宝最后为什么会归隐鹿鼎记背后的历史是什么样的】郑成功镇江一战尽歼江南八旗 , 可在南京城下却被郎廷佐等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汉奸小人误骗欺瞒 , 以致功败垂成;
从白莲教造反到太平天国举义 , 又是汉人地主官僚们自发组建的练勇 , 帮助虚弱不堪的满清中枢镇压下去 。
满清王朝历次生死危机中 , 一次又一次在劝阻他们放弃中原、逃回东北老家的 , 从来不是那些昏聩无能的八旗贵族 , 恰恰便是那些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汉人精英、官僚士大夫 。
自作聪明的汉人精英们 , 各个都不敢贸然出头 , 深怕打垮满清后却被同伴摘了桃子 , 让别人做了朱元璋 , 自己去当陈友谅张士诚 。因而各怀心结 , 各行其是 , 即使郑成功这等大英雄亦不能免俗 , 屡次拒绝与李定国会师勤王 。孙可望辈更等而下之 。
三藩起兵时 , 太多人冷眼相看 , 甚至正如《鹿鼎记》小说所写那样 , 不反清先反吴 , 甚至以为反吴优先于反清;台湾郑经的东宁水师掌控了东亚海权 , 本可抄掠兵力空虚的满清大后方 , 却不停攻略广东、福建沿海 , 打得耿精忠重新降清 , 自己最终也在大陆难以立足 , 走向覆亡 。
如“天父杀天兄 , 依旧归咸丰”的悲呛 , 太平军和湘淮军两支汉人兵马决死厮杀十余年 , 导致上亿人口死伤后 ,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这些出类拔萃的人中之英 , 手握天下兵权却在互相牵制 , 明明谁都缺乏对满清的忠心 , 可又谁都不愿意率先举事 , 生怕是为人作嫁 。
即使到了宣统年间 , 手握北洋六镇、尽掌京畿重地的袁世凯 , 居然仍会被一帮玩鸟斗蛐蛐的八旗子弟掣肘于鼻息 , 一度打算远遁海外逃命 , 若非革命党南方举事 , 仍旧下不了和满清彻底决裂的决心 。
满清北洋大臣 , 直隶总督:袁世凯
所谓“煌煌大清” , 就是在无数太过聪明的汉人精英的互相掣肘中 , 一次次化险为夷 , 苟延残喘了二百六十七年 。
表面上看《鹿鼎记》 , 韦公小宝如何翻云覆雨 , 无往不利 , 携七美而归 , 几乎可当做YY种马小说去读 , 多少读者甚至对这个形象理解、欣赏、赞扬 。
然而越到最后 , 他和康熙帝的每场对手戏 , 读后都只觉凉风嗖嗖 , 不尽悲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