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文彦博:出将入相五十年威震异邦的名臣( 二 )


文彦博任宰相时,北宋与辽国达成了和平协议,数十年间国家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然而军队数量却年年有增无减 。文彦博认为在和平时期国家没有必要保持庞大的军队,军队过多会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造成国家财力衰竭,因此,他找到枢密使庞籍,一起讨论淘汰冗兵减省冗费的事情 。裁军一事被提交朝堂讨论的时候,许多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指出:往年朝廷担心灾荒年间会发生灾民暴动,于是便在灾区大规模征兵,现在如果执意裁军,恐怕这些被裁减之人会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 。宋仁宗听了这两种不同意见后迟疑不决 。文彦博决然地说:现在国家公私困竭,冗兵是个重要的原因,如果因为裁汰冗兵而发生变故,我甘愿朝廷治我的死罪 。最终朝廷采纳了文彦博的意见,裁汰冗兵达八万之多,国家财力得到大大舒缓,裁军后也没有发生任何变故 。
文彦博多年身居高位,但他为人谦退、宽厚,从不以势骄人,在是非面前却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秉公直言 。宋神宗熙宁二年,拜陈升之为相,当时文彦博担任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 。神宗以文彦博朝廷重臣,资格老,功劳大,所以把陈升之在朝堂上觐见的位置安排在文彦博后面(宋代重文轻武,按常理应该是文官的位置排在武官之前) 。文彦博对此优待坚辞不就,他说:自我朝开始,从来没有枢密使位次居于宰相之前的,只有曹利用任枢密使时狂妄自大,悍然站位在宰相王曾等人前列 。我本人还稍稍知道一点礼节,不敢效法他的做法而紊乱朝纲 。
御史唐介曾经以“结交宫掖”的名义参去文彦博的相位(具体所指为文彦博送蜀锦给皇帝宠妃,从而获得高位),后来唐介自己被贬,等到有人提出起复任用他的时候,文彦博正在宰执高位 。按照一般理解,即使文彦博对此事不言不语,不推波助澜,皇帝也会顾及他的颜面而放弃起复一个小臣 。然而文彦博不仅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反而对皇帝说:唐介这个人自担任御史以来,其议论多数时候还是中肯的,虽然偶尔也有风闻参劾的失误,但总的来看做御史还算称职,建议皇帝同意对他起复任用 。当时的舆论对文彦博的胸襟十分佩服 。
在宋仁宗生病期间,文彦博曾经和富弼一起建议请求早立储君,仁宗答应了他们的意见 。此事因故推延,后来直接促成英宗登基的是韩琦等人(注:英宗乃仁宗参考文彦博等人的意见从宗室之子中选定的) 。英宗知道文彦博曾经建议立自己为太子的旧事,当面对他说:“朕之立,卿之力也 。”文彦博连连推辞,对英宗说:陛下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先帝和皇太后的意思,而且陛下登基的时候,我还在京城以外,是韩琦等人依照先帝的遗愿拥立的,我不敢自居功劳 。英宗说:话虽如此,但此事最初是你的提议,所以你还是对我有恩 。文彦博仍然不肯居功 。到了神宗时期,有人提起仁宗立嗣的缘由,神宗说起这件事情,文彦博用以前对英宗的回答来回复神宗 。宋神宗说:你和韩琦等人在我先父继位这件事情上,就好像西汉丙吉、霍光等人拥立汉宣帝,虽然各自具体工作不一样,但都应该是此事的功臣 。神宗下旨加封文彦博两镇节度使,文“辞不拜” 。
文彦博早年曾经上书朝廷,说王安石等人“恬退守道”,希望皇帝下旨褒奖以厉风俗 。后来王安石名声鹊起,成为宋神宗最为属意的宰相人选 。然而当神宗询问老臣韩琦、富弼等是否可以任命王安石为相的时候,这两人都表示反对,富弼更是直接推荐文彦博为宰相的最佳人选 。王安石由原来被文彦博奖励提携的后进一跃成为他政治上的最大对手,然而文彦博对此不以为意 。在王安石为相期间,文彦博与他同朝为官,身处嫌疑之地 。很显然,如果这时文彦博对王安石的变法新政有所议论,难免会贻人口实,说他有攻击政敌之嫌 。然而文彦博并不忌讳这点,遇到自己觉得不合理的事情,他依然就事论事,该说就说 。当时朝廷里一些官僚看见他们政见不同,就有人自分门派,互相攻击 。神宗皇帝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决心非常坚决,处分了好几个攻击变法的大臣,但却从来没有怀疑文彦博是这些反对者的幕后首脑,依然对他褒赏有加 。文彦博的为人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高度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