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中沈浪是怎么样的人?如何评价沈浪?( 二 )


此时,读者切莫和那“华山玉女”柳玉茹一样以为这沈浪不过是没有骨气的贱骨头,试想,其行为举止与那整日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不也有几分相似吗?其行为中所透露出的高尚的情操又岂是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呢?倒是那“女诸葛”花四姑颇有几分识人之明,在她脸上露出的竟是微笑,是那理解的微笑!
(六)人格
人格不同于性格,人格往往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召唤的力量 。沈浪以十岁左右的垂髫儿童身份,就能将自己数千万的家财尽数捐出,其胸襟之博大少有人能及,更何况他当时年纪尚幼,一小孩就能有如此举动,更是难得,也就难怪其成年后,是可笑傲江湖,睥睨武林!
古墓中金无望数次加害于他,但他丝毫都不介意,反以英雄之礼相待,是为识英雄重英雄 。要知道人在江湖,便是各为其主,焉可事事皆从自己的利害出发?但话虽如此,赋之于行动却难,沈浪丝毫不计较个人利害,以宽恕之心待人,已是开创武侠史上的新纪元——敌人往往也可以成为朋友,更可为生死之交 。而存在是有前提的——理解的智慧 。
而王怜花一直欲置沈浪于死地,虽常居于下风,但亦可算是沈浪最大的敌人,但恩怨情仇亦不过尔尔,相逢一笑便可泯恩仇!王怜花终被感化,沈浪真可谓是有造化之功 。
(七)智慧
许多人都说古龙笔下多有智者,似乎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并不尽然 。沈浪是古龙笔下第一位“无所不知”的智者,也似乎是最“无所不知”的智者 。可仔细想想,便已知晓,若是能抽丝剥茧,逐条分析,再加上观察细心和洞察世情和人心,便已不难作到如沈浪一般 。但也切不能感叹,原来这智慧不过如此而已,要知道这智慧本生自内心,人类所有的思维都有智慧的光彩,又如何能用智慧来看待智慧本身呢?
只是若能转念一想,古龙告诉我们的不过是如何分析问题,想来收获就会更多 。而其中最让我称道的就是沈浪为逃避王怜花追杀的那一段分析,这第一层和第三层从表面看来不过是一样的,可细细思量,又怎可等同视之,这其中所蕴涵的人生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呢?不过熊猫儿的那句:“第三层还不是和第一层一样么,我真不懂……这些动脑筋的事,不知为何总是学不会 。”也来得确实洒脱,不费神想这种烦心事也是另一种超脱!
(八)爱情
不能不谈爱情,每个人追求的事物也许各异,但有一点竟似乎都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爱情 。很难想象一部完全没有爱情的武侠小说如何去吸引读者,难道惟有说这通俗小说自然不能免俗 。
朱七七与沈浪爱恨交织,演绎的是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
(九)朋友
沈浪本孤身一人闯荡江湖,即便遇上朱七七之后,也不曾有一知心朋友 。朋友本该肝胆两相照,只可惜江湖凶险,人心复杂,竟不能朋友两相知 。所以沈浪一遇金无望,便不见仇敌,不见凶险,引为知己,究其因,不过是若能有识人之明,又何必在乎这朋友已做了多久呢?沈浪二遇熊猫儿就成终生朋友,传为千古佳话,可这友情之道难道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仍无法回答,古龙期盼的正是这纯粹的毫无杂质的友情,可他也没有否认那交往中的理解 。沈浪每一句话都能说到金无望的心坎上,这是一种智慧,但更是考虑别人的想法甚于自己的一种人格 。但尽管如此,我仍在想,这种似乎是经过了现实加工的友情是不是真的就是古龙“最”渴望的呢?
(十)结语
沈浪终于偕朱七七、熊猫儿、王怜花一同赴海外寻仙,如此说法,甚是好听 。古龙是将他笔下的这位名侠安排好了一个最好的归宿,不可不谓是厚待,要知道这升天成仙之说虽然有点荒谬,但做一个避世的隐者却也是人生莫大的快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