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舞蹈特点都有什么,各有讲究

说到汉族的舞蹈 , 顾名思义 , 就是要介绍汉族的传统舞蹈 , 汉族舞蹈的历史悠久 , 而且种类也非常多 , 所以就算在相同的种类舞蹈 , 在不同的地区也能够演绎出不一样的风格 。接下来汉族文化 , 就来介绍汉族舞蹈的特点 , 看都有什么讲究 。
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 , 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 , 因地区的不同 , 也会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龙舞》 , 是在数名男子高举支撑龙体的木柄 , 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打滚”、“龙摆尾”、“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 。
此外 , 流传在浙江 , 由众多女子双手各持云朵和莲花 , 在优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后 , 由荷花花瓣为鳞片连接成的《百叶龙》 , 在耍龙人逗引下浮游于彩云之间 , 真是惟妙惟肖 , 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乡 , 以稻草扎成龙形、龙体遍插燃香 , 专门舞耍于年节深夜的“草龙” , 宛如一条漂浮于夜空、星光闪烁的火龙 , 在硝烟缭绕中盘旋、飞舞 , 别有风采 。
此外 , 以龙爪行走于地 , 同时不断向四方仰头喷水的《地龙》 , 却是清代流传下来 , 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将制作精美的小龙缚于长凳之上 , 由三名男子各举一凳腿 , 奔跑跳跃、翻转作舞于喧天锣鼓之下的《板凳龙》 , 是黄河以南省份被人喜爱的龙舞形式 。
此外 , 把龙体分为若干“段”或“节”的《段龙》、《五节龙》;由一人独自戏耍 , 留存于苏杭和川北 , 小巧的“苍龙”、“纸龙”;还有为人鲜知 , 延续于浙江沿海渔村 , 几乎没有龙形而呈船状的“首饰龙”、“十八档龙”等等 , 真是异彩纷呈、数不胜数 。春节期间 , 这些飞舞在汉族广大地区品种各异、形态离奇的龙形 , 充分显示着龙的传人悠久的历史与浩瀚的文化 。
汉族《狮子舞》自汉代由西域传入的假形舞蹈 。随着佛教文化的流传 , 新春之际在霹雳炸响的爆竹声中“舞狮” , 逐渐成为人们避邪免灾、吉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 。形态可掬、温文尔雅 , 以表演戏球、踩踏板 , 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 。
以高难杂技性表演为主的“武狮” , 基本成为北、南两方风格廻异的两种“狮舞”形式《秧歌》是春节群众欢庆活动中 , 起着承前启后、烘托气氛的大型歌舞形式 。这里所指的“秧歌”不仅是单一的“秧歌舞” , 而是包含着数十种歌舞形式所组合的文艺演出队伍 。
汉民族民间节日歌舞之丰富和广博 , 是难以述说完和全面的 。所以 , 千万不要认为拥有庞大人口的汉族是没有民间歌舞的民族 。
如果说“高台”、“地会”是汉族的一种民间舞蹈 , 那应该说真正的汉族舞蹈则是“祭孔”时所表现的“乐舞” 。
自元代创建孔庙之后 , “祭孔”成为每年春秋两季汉族(包括蒙古族)的礼俗 。根据《都元帅建文庙》中载:“前乎制礼作乐 , 后乎东山之征” 。“制礼作乐”也就是宣导儒家文化 , 履行对孔圣的祭祀礼仪文治 。而“东山之征”即“武功”对边境的靖宁 。
【汉族舞蹈特点都有什么,各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