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群臣的意见唐太宗虽然会听取,但如果他是真的想这么做的话,总有达成的手段 。所以唐太宗若真的想将李恪留在身边以成全自己的爱子之情,是绝对能做的到的 。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说了一番场面话,什么“父之爱子,人之常情”“但家国事殊” 。如此也能认为李恪算得上是唐太宗爱子的话,个人以为这样的“爱子”其实不提也罢 。
再者,贞观11年时唐太宗对李恪说的这番话——“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 。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 。为人臣子,不可不戒!”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就是:父子之间虽然是至亲,一旦犯罪,则天下的法令不能够偏私 。汉朝已立昭帝,燕王刘旦不服,暗中图谋造反,霍光以一封便笺就杀了他 。为人臣下,不能不深以为诫!
很明显,这口吻已经相当严厉了,根本不是父子之间联络感情的话语,而是在训斥 。而联想一下正是在这一年,李恪因为打猎踩坏百姓庄稼的事被唐太宗罢免了安州都督一职,所以番话实际上是唐太宗在非常严肃地斥责李恪:“虽然你是我儿子,但你若不遵纪守法我也救不了你!”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看得出来,唐太宗其实是一副爱子情深的模样的 。
至于贞观12年唐太宗给李恪写的这封信,若只注意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么一句,自然会觉得其间是饱含了父子之情,然而此信的题目却是《诫吴王恪书》 。诫者,告诫、警告之意,齐王李祐在封地上屡屡犯错时,唐太宗也曾写信“诰诫之” 。所以这封信也不是什么诉说离别后的思念之情的,而是唐太宗写信来警告李恪要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再胡作非为了 。
而且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结果在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唐太宗却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 。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
至于唐太宗会如何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子之情,不妨看一看唐太宗出征高句丽时给李治写的一封信,简直堪称是小肉麻 。但是比起对李恪的谆谆告诫之意,或许唐太宗给李治的这封信才更似寻常间的父子之情吧 。
《两度帖》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 。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 。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 。耶耶,敕 。
译文: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 。爸爸我担心的要死 。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 。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 。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 。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 。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 。爸爸,敕 。
最后,便是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唐太宗欲立吴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了 。
贞观17年,唐太宗立了李治后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又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十五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练,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还不够强大有力,担忧他无法很好地驾驭朝政,毕竟“国赖长君” 。于是唐太宗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可以说是唯一的人选,因为看看除了李恪之外的其他几位皇子:
- 青芒为什么是硬的 青芒是硬的可以吃吗
- 枇杷膏为什么很甜 枇杷膏甜的好还是不甜的好
- 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赏析
-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赏析
- flaal10是华为什么型号手机
- 最讲义气的张飞,为什么在夜袭曹营的时候抛下刘备自己逃了?
- 关羽后人被庞会杀光?为什么现代还有那么多人自称关羽后人?
- 关于黑无常范无救的来历为什么看见范无救就天下太平了呢?
- 面对美军李梅火攻计划为什么日本人还要感谢美国人呢
- 清朝官府跑腿的为什么如此嚣张霸道?谁在给他们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