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三 )


《隆兴和议》使金宋双方又回到相安无事的局面 , 而孝宗为了平息国内的不满情绪 , 又把这倒霉催的汤思退当作牺牲品 。然而 , 太学生张观等仍不肯罢休 , 非欲治汤思退于死地 , 其联名72人上书论汤思退议和误国 , 将主战派所造成的损失强加在汤思退身上 , 请诛汤思退并以此打击主和派 。
汤思退正在贬谪途中 , 闻此信气愤忧悸 , 中气日衰 , 他知来日无多 , 遂作篇首《西江月 被谪怀感》 , 对其提线木偶的悲催相路感叹不已 , 不久便撒手人寰 。
南宋之偏安一直是被后世诟病 , 我想 , 包括赵构在内 , 谁也不愿意背这偏安之骂名 , 实在是力量不济时的权宜之策 , 当国力稍涨之时 , 多有收复失地之愿 。所以 , 不能说主战就"高大上" , 主和就是投降派 , 就是卖国贼 。
然而 , 不幸的是 , 这汤思退正是处于这和不和 , 战不战的尴尬时段 , 大家认为可战时 , 他就被贬黜 , 大家认为要求和时 , 又把他提出来顶事 。因为他是步秦桧后尘力主议和 , 所以 , 一直是背负骂名久久 。直到清代方有史学家公正的认为:"汤思退乃属救时之相 , 因朝中显要多为张浚门人 , 故而贬其名 。"
汤思退同张浚实乃一对冤家 , 张浚以雪耻复仇恢复中原为己任;汤思退以保境安民作为求和之根本 , 这在后世评价的观念上 , 两人自是天壤之别 。但相同的是 , 两人都几起几落 , 两人都病死于贬谪途中 , 这只能说明 , 两人不管私德如何 , 公心怎样 , 都是南宋战和之策摇摆不定的牺牲品 。实在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