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立嗣之谜:皇太极和多尔衮谁被选中?( 六 )


(2)汗父属意他子
清代史书既说努尔哈赤"未尝定建储、继立之议" , 又称他"为国事、子孙 , 早有明训 , 临终遂不言及" 。合理的解释是主张八家共同治国 , 汗位需要公举 。但事实上诸子争位 , 各有打算 。皇太极在这个问题上 , 一直是弓在弦上 。他有三大优势 。其一 , 他一向受到汗父"偏爱" , 视之"如眸子" 。宠而必骄 , 嗣位对他来说 , 当仁不让 , 志在必得 。其二 , 皇太极"勇力绝伦 , 颇有战功" , 为社会所公认 , 所谓"人皆称道者"便是证明 , 在诸贝勒中能与之相比者罕有 。天命六年(1621年 , 天启元年)九月 , 叔父阿敦已捅破汗心灵之窗 , 在某种程度上是默认 。其三 , 阿巴亥藏财事件后 , 汗将"绸缎各三椟" , 送到皇太极库;皇太极述说"命贮于朕库" 。可见 , 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抱有特殊信任感 。努尔哈赤在嗣位问题上 , 曾属意于皇太极 , 并非没有根据 。
事实不难断定 , 代善嗣位失败后 , 汗曾属意于皇太极 。但有两大障碍 , 令他难于决定 。其一 , 他提出八贝勒共理国政思想 , 本身应当不再坚持长子继承制 。但在他的观念中 ,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天命八年(1623年 , 天启三年)六月 , 他在批评皇太极时说:"独以汝诚而越他人 , 岂置诸兄于不顾 , 而欲汝坐汗位乎 。"反映出他思想有顾虑 。其二 , 努尔哈赤对皇太极很不放心 , 认为他"贤德聪明" , 度欠缺 。天命六年(1621年 , 天启元年)阿敦揭露出的同室操戈事件 , 尽管皇太极等人矢口否定 , 但汗不能不深思 。在第二年宣布的八家共理国政谈话中 , 强调"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 , 天可灭之 , 勿令刑伤 , 以开杀戮之端;如有残忍之人 , 不待天诛 , 遽兴操戈之念 , 天地岂不知之 , 若此者亦当夺其算" 。此话必有针对性 。同时一再批评"强势者"、不"公平宽宏"者 , 甚至当面批评皇太极"愚昧" , 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溢于言表 。汗虽最终未立皇太极为嗣 , 但似有属意 , 便是造成多尔衮终身衔恨的根源之一 。
(3)终身难忘遗恨
天命十一年(1626年 , 天启六年) , 当多尔衮刚进入15岁时 , 终生的不幸向他走来 。七月二十三日 , 汗父身感不适 , 带领卫兵三千前往清河温泉疗养 。半个月后的八月初十日夜 , 受到毛文龙部下官兵至狗儿岭相威胁 , 于十一日晨 , 乘坐轻舟沿代子河转回都城 。传话请阿巴亥前往 。夫妻相遇于距离沈阳40里的叆鸡堡 。当日 , 努尔哈赤与世长辞 , 享年68岁 。
努尔哈赤在关键时刻 , 除阿敏陪伴外 , 只请大妃前去 , 必有大事交代 , 说些什么 , 无人知晓 。但正在此时后金政局却发生历史性震动 。这种震动受四个条件影响:其一 , 皇太极长期笼络诸位小贝勒发生了效应 。早在代善被废 , 宣布八贝勒共理国政时 , 皇太极就同岳、济尔哈朗、德格类等结缘 , 每当诸贝勒会议结束时 , 这些小贝勒都不约而同地送皇太极回府 。为此 , 汗父曾批评皇太极等人"皆谗恶罢了 , 有何益哉" 。但正是这些小贝勒 , 在皇太极需要时 , 起了大作用 。汗父死讯传来后 , 代善长子岳、三子萨哈廉首先说服父亲推戴皇太极为汗 。代善失政后 , 佩服皇太极 , 认为"汝智勇胜于我 , 汝须代立" 。这意味着两红旗站到皇太极一边 。众所周知 , 三贝勒莽古尔泰早年生活所需都是皇太极供养;在先攻击李朝后征辽东问题上 , 附和皇太极意见;阿敦事件中同样是皇太极的帮凶;同时 , 其弟德格类早就是皇太极争夺汗位的附和分子 。自然 , 正蓝旗 , 在代善稍加说服后 , 也站了过去 。二贝勒阿敏是有条件的支持 。这样 , 皇太极在八旗中占了绝对优势 。其二 , 在关键时刻 , 汗父将大妃调离京城 , 使两黄旗群龙无首 , 皇太极势力得以从容谋划 。所谓汗父遗书等尽皆准备就绪 。十一日晚间 , 阿巴亥怀着悲痛心情陪同灵柩归来 , 尚未得到喘息之机 , 第二天早晨代善等便向她宣布"遗言" , 指责她:"心怀嫉妒 , 每致帝不悦 , 虽有机变 , 终为帝之明所制 。留之恐后为国乱" , 假称:"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 , 必令殉之' 。"并逼迫说:"先帝有命 , 虽欲不从 , 不可得也 。"受代善等强大势力威胁 , 阿巴亥叫天天不应 , 呼地地不灵 , 只能哀痛地提出最低要求:将他的两个幼子多尔衮、多铎相托付 , 希望诸位贝勒"恩养之" 。于是 , 当日辰时 , 自尽陪殉 , 享年37岁 。她留下的最大悬念是在叆鸡堡 , 汗临终时究竟说了些什么 , 多尔衮发出皇太极汗位是"原系夺立"声音 , 与此不无关系 , 故有人相信:"太祖有传位之遗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