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之后的皇帝是谁?一场有惊无险的继位( 二 )


蔡确和邢恕见软的不行,便决定杀死支持赵煦的宰相王珪 。有一天,蔡确约王珪一起去探视宋神宗的病情,走到半路的时候,蔡确问王珪对立储之事的看法 。此时,蔡确已经事先安排好开封知府蔡京率杀手埋伏在四周,只要王珪坚持立赵煦为帝,就将王珪杀死 。
王珪,字禹玉,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王罕迁居舒州(今潜山县)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中进士甲科第二名(榜眼) 。初任扬州通判,后入京都任起居注,又进知制诰等职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兼任端明殿学士,得赐盘龙金盒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副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首相) 。王珪“以文章致位通显”,“其文章博赡瑰丽,自成一家”,“揖让于二宋之间,可无愧色 。王珪、谢及、陆游、杨万里等往往称之,殆非虚美”(《四库全书总目》) 。他为宋朝廷起草诏书达十八年之久,其中重大典策多出自其手 。欧阳修读王珪所起草的宋仁宗立太子诏时,忍不住赞叹说:“真学士也 。”
王珪的后代中有几个极为著名的人物 。王珪长女嫁给了著名文人李格非,生下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清照 。王珪第四子王仲岏之女嫁与秦桧为妻,就是臭名昭著的“长舌妇”王氏 。因此,李清照是王珪的外孙女,秦桧妻王氏是王珪的孙女,这两个以不同方式留名青史的女人实际上是姑表姊妹的亲戚 。
不过,王珪为人胆小怕事,一贯顺承帝意,以明哲保身处世,是出了名的“三旨相公”(他上殿奏事称“取圣旨”;皇帝裁决后,他称“领圣旨”;传达旨意是“已得圣旨”) 。他见以阴险出名的蔡确询问立储一事,已经料到对方不怀好意 。蔡确则原以为王珪胆小怕事,被自己这么一问,必然不敢轻易表态 。没想到王珪慢吞吞地回答:“皇帝陛下有子 。”言下之意就是要立宋神宗的儿子赵煦 。
蔡确明明已经安排下杀手,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却没有杀死王珪,大概见到王珪已经老朽,不杀他他也活不了多久了 。就在三个月后,同年的五月,王珪病死 。
显然,没有宰相和太后的支持,蔡确无法成事,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使出极为阴险的一招:四处宣扬说是他策立了太子赵煦,反而诬蔑说高太后和宰相王珪有废立赵煦的意思 。蔡确此举并不明智,后来为他招来了巨大的灾难 。
赵颢和赵頵这两个引人瞩目的人物也时常去皇宫探望兄长病情,而这二人显然并非真心关心兄长,表现得非常不安分,常有窥测之意,甚至连卧病在床的宋神宗都觉察到弟弟们居心叵测,但此时他已经病入膏肓,只能“怒目视之”了 。高太后在关键时候起了稳定的作用,为了以防万一,她下令关闭宫门,禁止两个亲生儿子出入宋神宗寝宫 。这实际上已经是高太后在明确表态:孙子赵煦将是未来的皇帝 。
有一天,群臣前来觐见,高太后当众夸皇孙赵煦聪明伶俐,还将赵煦为父亲祈福手抄的佛经拿出来给大臣们看 。大臣们都表示称赞 。高太后立即命人领着赵煦出来,宣读宋神宗诏书,立赵煦为皇太子,皇储之争由此而平 。可以说,高太后在平定这场立储危机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几日后,宋神宗病逝,皇太子赵煦即位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当时曹太后已死,尊祖母高氏为太皇太后,尊宋神宗皇后向氏为向太后,尊生母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军国大事由太皇太后暂时处理,一切按照宋真宗皇后刘娥听政的先例办理 。从此,五十四岁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开始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达八年之久 。
【宋神宗之后的皇帝是谁?一场有惊无险的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