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华解《西游记》:唐僧仨徒弟影射三位帝王( 二 )



从以上三位皇帝我们还会发现这样的规律:汉明帝是意识到儒不行了,求助于佛;唐太宗是意识到儒和道皆不行了,求助于佛;明太祖是意识到三者不行了,求助于西方更新型的佛 。为什么呢?因为西汉董仲舒之后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李渊、李世民则儒、道并举,尤重道 。朱元璋与佛家的渊源就不用提了,17岁出家,做了7年和尚 。他即位后便极力建寺度僧,并先后两次派僧人西域取经 。第一次是洪武3年(1371年),朱元璋命慧昙率领使节团一行二十余人访问西域各国 。然而,次年当慧昙到达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就生病,不久圆寂 。第二次是洪武10年,朝廷又派出佛徒三十人,再次出使西域 。往返6年,于洪武15年归国,从印度取回《庄严宝王》、《文殊》等经 。但小说认为,朱元璋取经的真实目的不是虔诚向佛,而是由于自己受到僧侣出身的限制,不好意思大肆享受酒色,才决定从西方寻求唯“物”主义的新佛经 。
为什么可以判断《西游记》影射了朱元璋派僧人取经呢?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小说中唐僧名为僧人,实为使节 。取经只是他几十项任务中的一项 。比如当唐僧达到某国时,即便不顺路,即便冒很大的风险,也总要专程去首府,与该国国王交换外交度牒,不但高调宣称自己是来自东土天国、孔孟故里,还常常没事找事帮他们降妖捉怪,昭示中国宗教的神奇功力、人文关怀 。显然这是明朝才出现的创举,所谓以僧为使,传播东方文明 。此前汉朝的僧人是单纯向西方取经请教,玄奘取经更是未经官方许可的个人学佛 。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要将玄奘的民间行为改编成官方委派的原因,让唐僧取经的故事具有历史普遍性和当朝影射性 。

当理清小说蕴藏的三重历史背景之后,唐僧师徒的史学寓意就不难寻找了,朱元璋姓朱,与猪八戒的猪谐音,二者的长相也同样丑陋 。由于朱元璋小名重八,所以将五戒改成了八戒 。沙僧呢?他来自流沙河,流与刘谐音 。这里作者用了间色法,前面已经有了朱与猪的对应,如果再以流僧命名就太过直露了,而从流沙到刘姓仍不难联想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改编时,特地将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深沙神改成了流沙神 。流沙神在自我介绍的诗中还曾说:“遭贬流沙东岸上 。(第22回)”他颈下悬挂的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则是象征了东汉取经时死在途中的僧人 。
至于孙悟空的寓意,不用改姓换名就能看出,他主要影射了李世民 。李世民也曾像悟空一样跳进水帘洞称王(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曾求道炼丹;也曾梦里涂改判官的阎王簿;也曾兵败两界山……
关于悟空、八戒和沙僧与三位帝王的近似之处,还能找到很多,几乎相当于他们的传记 。相对而言,悟空的象征意义更加宽泛,除了帝王之外,还影射中国历史上所有信奉宗教的臣民 。从悟空的出生可以看出,他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饮食男女,是儒、道、佛等宗教将他的人性一步步愚化、退化,直到成为如来身边一个俯首帖耳的连畜生猢狲都不及的木偶菩萨 。《西游记》批判宗教的态度非常彻底,大有连根拔除之势 。

现在的疑问是,上述三位皇帝都不曾亲自去西域,为什么《西游记》却要说他们拜唐僧为师,一同前往了呢?这里作者采取了假设的神化手法,或者可称为“意识流”,其目的在于:1、揭露帝王的抢功心理 。在皇帝们看来取经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仰仗于当朝国君的威名神功和高瞻远瞩,僧人不过是一群懦弱无能、肉眼凡胎的傀儡罢了 。所以历史上原本智勇双全的玄奘变成了悟空等三人的累赘,徒弟反客为主 。2、揭露帝王的愚化历程 。三位帝王开始都不信佛,只是由于在追求物欲的道路上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才决定用韬晦之计,假意师从佛门 。然而他们却在取经路上遭如来反算,温水煮青蛙,最终成了佛教的忠实信徒——最可悲的乐不思蜀的阶下囚 。这其间,只有假定他们亲自前往,才能完整清晰地展现他们从踌躇满志到俯首称臣的原因和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