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叉【冰柱】原文赏析,诗尤其奇谲奔放( 二 )


从“奈何时逼”到末句为第三段 。这一段写冰柱消失以后的感慨 。天晴冻解,冰柱从梦中消失,杳无踪迹 。万物的成与毁是天决定的,它对于冰柱不会特加恩泽,却反而使那些井蛙壁虫,顺生易长,背着人,缩着头,聒噪不休 。希望天子能回造化之力,把冰柱珍藏在柜子里,使它永远放出光辉 。这一段比上一段更深一层,拿容易消失的冰柱和最易繁衍的蛙虫对比,揭示出当时政治上的小人横行、贤士在野的情况 。最后诗人把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希望他能挽转形势,重用贤才 。诗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点出了诗的主题,就是说只要皇帝能重用贤士,排斥奸邪,就能消弭战祸,天下太平 。
总评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以冰柱入诗,题材新奇 。更奇的是对冰柱的形象描写,把冰柱拟人化,句句是写冰柱,也是句句在表露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 。他用玉龙的爪牙,刘邦的斩蛇宝剑来比喻冰柱,贴切而新鲜,为修辞手法创一特例 。就诗体来说,这首诗是句子长短不一的杂言体,抒写较自由,适宜于表现较复杂的思想感情 。用这种诗体,不可避免的是多议论,散文化 。刘叉的这首诗是受《月蚀诗》的影响,而又加以发展,显得更为奇谲奔放 。使这首诗显出它的最大特色的是在用韵方面 。它用的是麻韵,麻韵字的音是响亮的,高亢的,但韵字却比较少,因有“险韵”之称 。这首诗共二十七韵,全属麻韵,中间的“舥”字,“柤”字很少有人用过 。“邪”字用了两次,前一个音“牙”,是剑名;后一个音“霞”,是奸邪之“邪”的另一读,音义不同,所以得同用 。用麻韵写古体诗,一韵到底的很罕见 。这首诗在抒写中一气贯下,纵横自如,在描绘冰柱一段,连用了六个“不为”排句,气势浩荡,郁结于胸中的不平之气,喷薄而出,“特禀朝沏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两句,拗折多姿;“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两句,对仗整饬 。这些句式的变化是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密切相连的,句子或长或短,或对仗,或散行,而最后都能很自然地落到韵脚上来,毫无生拼硬凑的毛病,用险韵而不觉其险,显示出诗人的才华,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光彩 。宋代苏轼在《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用“尖”“叉”二韵,第二首的末两句是:“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 。”读者可以看出,他对于刘叉的《冰柱》诗是很赞赏的 。
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以冰柱入诗,题材新奇 。更奇的是对冰柱的形象描写,把冰柱拟人化,句句是写冰柱,也是句句在表露自己的怀才不遇 。他用玉龙的爪牙,刘邦的斩蛇宝剑来比喻冰柱,贴切而新鲜,为修辞手法创一特例 。就诗体来说,这首诗是句子长短不一的杂言体,抒写较自由,适宜于表现较复杂的思想感情 。用这种诗体,不可避免的是多议论,散文化 。刘叉的这首诗显然是受《月蚀诗》的影响,而又加以发展,显得更为奇谲奔放 。使这首诗显出它的最大特色的是在用韵方面 。它用的是麻韵,麻韵字的音是响亮的,高亢的,但韵字却比较少,因有“险韵”之称 。这首诗共二十七韵,全属麻韵,中间的“舥”字,“柤”字很少有人用过 。“邪”字用了两次,前一个音“牙”,是剑名;后一个音“霞”,是奸邪之“邪”的另一读,音义不同,故得同用 。用麻韵写古体诗,一韵到底的很罕见 。本诗在抒写中一气贯下,纵横自如,在描绘冰柱一段,连用了六个“不为”排句,气势浩荡,郁结于胸中的不平之气,喷薄而出,“特禀朝沏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两句,拗折多姿;“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两句,对仗整饬 。这些句式的变化是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密切相连的,句子或长或短,或对仗,或散行,而最后都能很自然地落到韵脚上来,毫无生拼硬凑的毛病,用险韵而不觉其险,显示出诗人的才华,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光彩 。宋代苏轼在《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用“尖”“叉”二韵,第二首的末两句是:“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 。”可以看出他对于刘叉的《冰柱》诗是很赞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