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为什么是大秦先成功变法了呢?( 二 )


成为秦国新君之后的秦献公,自知要想解决秦国危机,就必然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秦国休想崛起 。而废弃人殉制度,便是秦献公改革的第一步;同时,深知秦国弊政的献公,很清楚,秦国之衰,首在奴隶贸易之盛,更在于奴隶主干涉朝政的陋习,于是,迁都栎阳,彻底废弃奴隶主所聚集的旧都雍城,以摆脱奴隶主贵族对其的束缚,成为了秦献公改革的第二步;而后的改革,便相继放缓,但总之就是一句话,秦献公要做的就是,尽量缓和自耕农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休养生息的作用 。
二十一年,与晋战於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襜霡 。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 。二十四年,献公卒,子孝公立 。《史记·秦本纪》
其实在笔者看来,秦国国君都普遍有一个习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好习惯,那就是今日事今日毕,但是,放在一国国君身上,就很显然会造成一种很恶劣的情况,那就是,秦国大凡有为之君,都喜欢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好所有的事,却往往忽视了国家的长期发展性,后来的秦始皇是这样,这里所讲的秦献公也是这样 。事实上,秦国之衰困,远非献公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彻底恢复,但是,由于对于魏国长期占领故土河西之地的不能忍受,所以秦献公在秦国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时,就悍然发动了收复故土的一系列战争 。
正如史书中所见的,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连续发动了两场对魏战争,诚然,秦国是胜了,可是,要知道,秦是弱国,是穷国,而魏是强国,是富国,原本应该速战速决的秦国,很快便被魏国拉入了长期对峙的状态下,如此很快,秦国的实力便迅速下降,的确,两场战役秦国都是大胜,可是却始终没有达到真正的战略目的,河西之地仍然牢牢的掌握在魏国手中,而更悲剧的是,年老的秦献公终于还是不堪重负,在少梁之战后不久,便阖然逝去,而在失去献公后的秦国,却依然还是曾经的那副烂摊子,献公多年来的改革功效,在两场大战的急速消耗下,也就没有多少了,于是,秦国复兴的大旗,便自然而然的交在了年仅21岁的赢渠梁的身上,是的,这位名叫赢渠梁的年轻人,便是中国历史著名的一代明主秦孝公,而与秦孝公相关的一件事,无疑便是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那场伟大变革 。
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彊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 。淮泗之间小国十馀 。楚、魏与秦接界 。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 。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史记·秦本纪》
以上所述,便是年轻的秦孝公刚刚即位之时所处的基本情况,历经多年来的战乱,此时的中国大地,已经相继崛起了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大强国,同时,在此六大强国的夹缝之下,又有十几个相对弱小的小国,而作为曾经被周王朝封赐为中国西部诸侯领袖的秦国,则已经彻底衰弱成了被六大强国所鄙夷的小国,一度上,更是将秦国作为夷狄之国看待 。
可以说,此时的秦国,无论是国际地位还是自身实力,都已经算是衰弱到了极点,无疑,如若秦国再遇无能之君,那么,秦国就完全有被列国彻底瓜分的威胁,然而,上天还是很公平的,虽然给予了秦国这么多年来的苦难,但,在秦国最危急的时候,幸运的秦国还是迎来了一位伟大的君主,而也正是因为这位伟大君主的横空出世,便注定了,这个已经贫弱多年的西部大国,注定将要重新崛起,勇武而朴实的老秦人,终将会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