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到哪,妈就在哪” ——哈理工“00后”大学生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母亲|“我到哪,妈就在哪” ——哈理工“00后”大学生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文章插图

带着母亲去上学
2021年9月,哈尔滨理工大学迎来了这样一名新生,他带着残疾的母亲一起来到学校报到,踏上求学之旅。他叫张军(化名),是哈理工的一名大一新生,他的母亲已经62岁了,因股骨头坏死,骨质增生等疾病导致残疾。张超从小就独自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并且不断求学希望改善家庭的环境。今年夏天,张军欣喜地收到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别人家里上大学是一件令全家高兴的好事,可在张军家里却是一件进退两难的难事,去上大学,残疾的母亲谁来照顾?不去,十二载的苦读就功亏一篑。最后,他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
为了照顾母亲,张军在报到之前就联系了学校,学校在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张军同学的实际困难,专门腾出一间教师公寓,材化学院的师生连夜布置了寝室,宿舍桌子、椅子、衣柜一应俱全。学校还为这对母子提供了被褥和装满生活用品的爱心大礼包。入学后,张军的老师们去看望他们母子二人,当看见学校、老师的关心,很少流泪的张超感动地红了眼眶。
“00后”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张军从小就没见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他三岁那年,他的父亲也离开了他,只剩下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在他的记忆里几乎没有父亲的样子。在很小的时候,母亲也因为积劳成疾,因病导致残疾,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张军的身上。
自从母亲残疾后,张军基本上是家务农活一肩挑,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没有不会用的农具,没有不会干的农活,种地、下化肥、除草、收地……他的手早已不像十八岁孩子的手,坚毅的面容下承担着一个小家庭的责任。
省吃俭用为求学
在张军的记忆里,自己从小很少买衣服,是穿百家衣长大的,母亲为了供他上学,已经很多年没有买新衣服,也从未去过理发店理发,就连张军的头发都是母亲为他剪的,张军总是乐观地说,母亲练出了一手理发的好手艺。
上中学时,为了省下2元钱的公交车票,张军常常宁走20分钟也不坐车。在他的行李中,有一个旧挎包,这曾是母亲亲手为他做的第一个书包,在这之后他就从没买过新书包,书包用小了就让母亲改成挎包,唯一用过的一个新书包还是学校奖励给他的。虽然从未上过辅导班,没买过课外练习册,但张军对于学习的渴望十分强烈,因为成绩一直不错,他就义务给同学解答难题,这样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中学的食堂中,打两份米饭半份菜是张超的老搭配,因为菜比饭贵,这样既能吃饱又不会花太多的钱;在买生活用品和文具的时候,他总是为了省几毛钱而多走几里路,这样的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能够攒下学费去上学!
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张军不仅要完成学业,还需要在家照顾他的母亲,照顾母亲的起居、洗脚不在话下,处理各种家务更是得心应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藏在心里,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不让母亲为他操心。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村里,邻居们看到自立自强的张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同村的大人都会放下自己的农活,先帮张军家把活干完,就是为了给这个孩子“抢”出更多的复习时间。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了让张军能够放心求学,学校不仅为他和母亲提供了居住公寓、生活用品,还极力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中秋节,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到寝室看望母子俩,送去了月饼和水果,并以个人名义送去慰问金。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多次和张军交流,随时解决他的各种困难。学校为张军同学积极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申请国家奖、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