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将领刘整简介刘整算是大汉奸吗( 二 )


刘整入朝献策,劝说忽必烈:“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扞蔽 。廷议沮之 。整又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世祖曰:朕意决矣 。”至此忽必烈下定了灭宋的决心:“朕意决矣!”可以说刘整帮助元朝解决了到底战不战的争论 。
在解决了忽必烈信心问题之后,刘整提出了切中要害的灭宋的战略:“先攻襄阳,撤其扞蔽 。”所谓:“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当时在东线淮东多水网,不利于蒙古骑兵作战,而淮西据淮水,南宋在此屯有重兵,与淮东相呼应,蒙军很难进攻;在四川战线,宋军凭一部分余玠所筑山城顽强固守,元军也急切难以得手 。相比之下,襄汉地区像是千里长蛇的软中腹 。
襄阳、樊城孤立的暴露在前沿,很容易受到攻击 。如果元军攻下襄阳,长江中流的重镇鄂州就失去屏障 。鄂州不守,南宋的千里防线就被从中突破,首尾截成两段 。向西使川蜀与朝廷失去联系遮断,向东则有顺江之势,向南使得南面的湖湘门户洞开 。因而襄、樊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此方针直接点出了宋军防线上的要害和最大软肋,使得元军由原来的多点进攻变成集全力而攻敌之要害,而后来的战事也表明这是非常有效的 。刘整在被任为都元帅后,与主帅阿术率军南下,亲自进攻襄、樊 。
此时,他又提出了攻克襄、樊的战术安排:(1)在襄阳城东的白河口、鹿门山筑堡——切断与汉东地区的联系; (2)命史天泽筑长围,起于万山,包有百丈山——端襄阳粮道、令南北不相通; (3)筑岘山、虎头山为一字城,联络诸堡——断襄、樊樵苏之路; (4)加筑新城与汉江之西——对两城的合围; (5)筑新城以困襄阳,筑堡万山以断汉水西向的交通,立栅灌子滩以绝东流的通道——切断汉水西向的交通水上交通也被封锁 。至此,襄、樊两城完全被孤立,军民陷入了内无粮,外无援的绝境,襄、樊失陷后,南宋门户洞开,形势急转直下 。元军顺汉水长驱东下,强渡长江,次年鄂州投降 。至此,忽必烈的既定目标——上阻四川、下达江左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
刘整降前,蒙古军队根本不习水战,更不用提和强大的南宋水军进行战斗,而刘整到来后,编练水军,使得元水军迅速形成战力 。《元史.刘整传》记载:“(中统)七年三月,筑实心台于汉水中流,上置弩炮,下为石囤五,以扼敌船 。且与阿术计曰:‘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 。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 。’乘驿以闻,制可 。既还,造船五千艘,日练水军,虽雨不能出,亦画地为船而习 。”而刘整提出的水陆协同三面夹击战法更使其战力逐渐超越了南宋水军,成为元军主力部队之一 。
其后元军会攻临安,水军即为三大主力之左军出江入海直奔澉浦,最后攻克临安;而在水军成为南宋主要抵抗力量后,元水军则完全发挥出超强战力,战败了舰船数量超己方数倍的对手,特别在崖山战役中,用轻舟火炮击沉了南宋的巨舰,彻底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 。
“十二年正月,诏整别将兵出淮南,整锐欲渡江,首将止之,不果行.丞相伯颜入鄂,捷至,整失声曰:首帅止我,顾使我成功后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其夕,愤惋而卒,年六十三 。”
从坚定忽必烈的攻宋信心,到确立攻宋战略,亲力亲为地打开南宋的大门,训练水军彻底消灭南宋军队,刘整可以说是善始善终的帮助元朝灭掉了南宋,从而当之无愧得成为了南宋的第一汉奸叛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