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终南山》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二 )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 。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 。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 。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 。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 。所谓“阴晴从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 。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 。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 。”(《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 。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 。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 。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 。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 。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 。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