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 。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 。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 。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 。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挞一次 。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甚至不许出声 。
军事训练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腊人低贱的观点 。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 。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 。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不许穿鞋,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编上 。草编时他们不用刀,而是用手拔湖边的草,亲手编成的 。
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 。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 。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不动声色,直至被狐狸咬死 。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 。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 。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 。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 。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 。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 。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 。”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
文明教育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 。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 。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 。他们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 。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 。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 。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 。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 。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 。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 。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 。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 。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 。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 。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 。公元前464年,斯巴达境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 。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 。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 。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
形成历程
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 。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批由阿卡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来到了伯罗奔尼撒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阿卡亚人在拉哥尼亚建立了一些城市,当时拉哥尼亚各城市处于迈锡尼国家统治之下 。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由多利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从希腊半岛北部侵入了伯罗奔尼撒,其中的一支进入拉哥尼亚,毁灭了迈锡尼时代的城市文明 。进入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分为三个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由五个村落联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 。它名之为城,实际上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 。居住在这一带的多利亚人,称为斯巴达人 。
- 上古时代六大上古神仙如来佛祖位列第一,东皇太一上榜
- 李白《拟古其十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白居易《登西山望硖石湖》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送王七录事赴虢州》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王维《渭城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骊姬墓下作隔河相去十三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白居易《谕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