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何只拜祭过孔子和陈胜?( 二 )


他借助鬼神的影响形成了个人魅力 , 同时他忽略了把这种魅力扩而大之 , 军心民意未能得到有效凝聚 。起义是临时发起的 , 没有必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 。陈胜和吴广不过是个屯长 , 据考 , 屯长只管5个人 。九百人面临绝境 , 也面临诸多变数 , 谁也不能确定这些人将要做出怎样的选择 。这时候 , 陈胜站了出来 , 通过吴广夜学狐叫 , 采用藏帛鱼腹的办法 , 营造“大楚兴、陈胜王”的舆论 , 形成了陈胜受命于天的氛围 , 陈胜的魅力由此而生 。紧接着陈胜率众杀掉两名将尉 , 设坛盟誓 , 攻城略地 , 万众呼应 , 其个人魅力也由此达到了颠峰 。如果换成刘邦 , 说不定就能一鼓作气得了天下 。但陈胜毕竟不是刘邦 , 他没有把个人魅力扩而大之 , 没有在凝聚人心方面做些功课 。起义之初 , 陈胜打出了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旗号 , 这两个人社会影响很大 , 如果旗号不变 , 这支队伍必将赢得广泛支持 , 不幸的是 , 陈胜很快就改弦易辄 , 亮出了自己的旗帜 , 从而部分地消解了民众的参与热情 。再看他的纲领口号 。陈胜提出了两条 , 一个是“壮士不死则已 , 死则举大名耳” , 另一个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两个意思都带有明显的暴发户倾向 , 对于苦秦暴政、渴求安宁的底层民众并没有更多意义 , 号召力自然有限 。此外 , 还可以考察一下他的领导行为 。陈胜称王后 , 派头很大 , 岳父来了 , 想沾沾女婿的光儿 , 陈胜礼节不周放不下架子 , 气得老头儿大骂一通 , 不辞而去 。过去一块耕雇的伙伴来了 , 因不懂规矩 , 还老是提起陈胜贫穷时的窘迫 , 被陈胜一杀了之 , 吓得穷哥们儿抱头鼠窜 。更为严重的是 , 他还试图以杀树威 。葛婴奉命去打东城 , 这人有点迷湖 , 立了一个叫襄强的人为王 , 当他听说陈胜自立为王后 , 主动杀了襄强 。此事让陈胜怒不可遏 , 立马把葛婴送上断头台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 错杀滥杀事件时有发生 , 后果便是部众离心 , 斗志瓦解 。陈胜先后派出七拨人马 , 四下里攻城略地 , 以期扩大战果 。但这些人各有打算 , 有的自立门户 , 有的擅杀领导 , 还有的不听招呼 , 局面失控 , 败局已定 。孟子认为 , 人和胜过天时地利 。人和就能凝聚力量 , 成就事业 。陈胜犯了此忌 , 人心不聚 , 失败已不可避免 。
他特别需要人才 , 他的周围也不乏有识之士 , 但是他真的并不擅长发现和使用这些人 。刘邦称帝后总结过自己的成功经验 , 他指出:张良、韩信、萧何三个人都是人杰 , “吾能用之 ,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刘邦能在贩夫走卒、无业游民中发现并重用人才 , 陈胜却不能 。这是因为 , 这次起义过于匆忙 , 历史没有给他提供更多时间 , 再加上远离前线 , 他没有机会考察干部 , 最重要的还是他的确不具备识人用人的胆识和能力 。事实上 , 他身边并不是没有人才 。比如陈余、张耳 , 两人都是魏国名士 , 都拒绝过秦朝的重金招聘 。两人曾为陈胜制定过夺取天下的战略 。陈余建议陈胜不要急着称王 , 最好的办法是先立六国后人为王 , 为秦朝树敌 , 然后快速西进 , 取咸阳 , 号令天下 。这个颇具远见的构想被陈胜弃置一旁 。两人看出了陈胜的弱点 , 乘北上略地之机 , 拥立武臣为赵王 , 脱离了陈胜的领导 。著名儒者叔孙通在陈胜手下无所作为 , 在刘邦那里却屡有建树 。孔子八世孙孔鲋提出一条重要建议 , 未被采纳 , 从此销声匿迹 。汉相陈平曾投靠魏咎 , 也就等于投靠了陈胜 , 因未受重用而改换门庭 。陈胜用人 , 似无章法 , 大体上是碰到谁用谁 。吴广被陈胜任命为代理人(假王) , 在荥阳前线领导对秦作战 , 但该人不够称职 , 既轻敌又不懂兵权 , 最后竟被部下谋杀 。有个叫周文的人 , 自称善于领兵打仗 , 被陈胜委以重任 。这个拥有“车千乘、卒数十万的周文 , 与秦军刚一照面 , 就全线溃败 , 只好自杀 。成就事业 , 人才为本 , 知人善任是聚集人才之道 , 知人需要智慧 , 用人需要胆量 , 陈胜显然还不具备这种智慧和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