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国人民银行援派志愿者:青春在祖国边疆熠熠生辉( 二 )


不仅如此,这些青年志愿者还化身为友谊之“桥”,点亮了一盏盏星星灯火。
2019年9月11日,西藏日喀则土布加乡小学的孩子们都收到了心仪的礼物,稚嫩的脸蛋上绽放出美丽的笑容,不断说着“托杰切”(藏语“感谢”)。原来,这是志愿者王亚军推动的一场爱心捐赠,通过他的组织协调,其派出单位组织开展了认领高海拔地区贫困学子心愿活动。
在新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向伊犁州捐赠价值45万元的垃圾清运铲车和小型卡车各1台,支持完成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工作。援疆青年志愿者尹逊亮与阿克苏地区博斯坦村8户维吾尔族贫困户结为“亲戚”,一年多时间里,他经常带着生活物资,前往500多里外的“家中”,与“亲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宣讲党的好政策,民族团结意识在偏远的小山村生根发芽。
在青海,价值近30万元的捐赠物资通过志愿者袁颖、王挺的牵线搭桥,送到了乐都土官口中心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援派青年协调调动中东部央行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2000次,直接服务对象达十几万人,惠及当地社区、学校和广大农牧区上百万人。
传递、扩散、延续志愿精神
“我们支援边疆不是要留下一点点所谓的业绩和履历,而是要将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留下来,将好的工作方法和理念留下来。”
那曲海拔4500米,青年职工多、队伍活力足,但经验积累不够等问题凸显。通过央行援藏工作,为当地解决青年干部交流学习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那曲的青年职工每年都可以与援派志愿者一同外出进行半个月的跟班学习。从玉树到商洛,从阿里到达州,从伊犁到杭州……一批批边疆青年得以有机会从雪域高原走出来,增学识长才干。同时,志愿者也在主动传播沿海、内地相对先进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手段,探索建立长久有效的交流合作模式。
参与援派喀什的康一鑫,牵头成立机房改造项目组,推动受援单位机房实施全面改造升级。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举办劳动竞赛、制定工作规范标准、分享调查研究经验、组建研译研究小组,他们将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教给受援地的小伙伴,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对于这些青年志愿者来说,援派经历让他们收获满满,很多人在服务期满后选择延期,而回到内地的青年也把他们在祖国边疆的苦与乐、把对扎根雪域奋斗奉献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感染并激励更多的人。
志愿服务结束后,志愿者杜小鹏、刘阳、袁颖返回岗位带给大家的土特产不是青稞酒、香酥梨,而是老西藏精神、胡杨精神、高原精神。一场场分享会上,讲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奉献”。
“希望3天的努力囤水能让我成功洗个澡,请叫我节水小能手”“我想吃桃,可是18元一斤,买还是不买”“三九天我活了下来,绝不能让自己冻死在三伏天”……来自四川广安的廖梓汐将在西藏的所见所感用朋友圈记录的方式,向青年朋友们分享。回来后,身为团委书记的她组织了一场主题团日活动,青年职工们纷纷表示,“以前‘老西藏精神’只是一个脑海中的词语,通过廖书记质朴、真实的展示和讲述,我第一次那么直观和生动地感受到这种精神的真实存在。”
青年志愿者吴丽君结束援派后,积极推动青岛中支与受援单位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搭建两地业务对口部门青年员工“一对一”“一对多”微信交流合作模式,建起了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的连心桥。
王钰返回岗位后,仍然把传播志愿精神、讲好边疆故事当作使命。他说:“在藏期间我度过了自己的30岁生日,而立之年,我选择站在祖国的雪域高原,尽管艰苦,内心却感到非常踏实。”他希望能够把这种踏实和收获带给更多的青年,让越来越多的央行青年加入援派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