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词意象?为何说中国诗歌的核心是意境艺术?( 二 )


意境一词源于王昌龄 。王昌龄说:“诗有三境界:一是物境界 。要写山水诗,可以用张权、诗云峰境界,极美极美,灵在心间 。,身在境界,眼在心,在掌中,再用思,知境象,故形相相似 。二是境 。娱乐,悲愤,一切都在头脑和身体里,然后用思维来获得感觉 。第三是意境 。是真的 。””
从王昌龄的论述可以看出,意境高于诗歌中的对象和情境 。物理环境是诗中的场景,情境是诗中的情感 。如果场景自然融合,则形成意境 。这就是刘禹锡所说的“境界生于象外” 。
既然意境是意象交融的产物,那么中国诗歌的造景艺术实际上就是情意交融的艺术 。也就是说,能处理好情境关系的诗歌就是好诗,与我们产生共鸣的艺术世界就是意境 。否则,诗人虽然写诗,但没有意境,就不是好诗 。

什么是诗词意象?为何说中国诗歌的核心是意境艺术?

文章插图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用的意境创作方式是触景、感情 。
比如李白在静夜的思念:床前明月,怀疑地上有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看到天上一轮明月,引发了他的思绪,于是天上的明月和乡愁构成了诗中的意境 。
又如杜甫的《升天》:风冲天猿鸣,白鸟飞回清沙 。无边的落树在倒下,一望无际的长江滚滚而来 。徜徉在惆怅,一个世纪孤零零的舞台上,病态 。难、苦、恨狂鬓,心亭浊酒杯毁 。
这是一部被誉为古今七字韵诗之首的作品 。过着凄惨凄惨的生活的杜甫,面对秋天的荒凉辽阔,山峦落叶的景色,不禁心生悲怆 。恨鬓鬓狂,心亭浊酒杯落” 。诗歌给我们一种凄凉凄凉的悲怆感,这是杜甫和他的读者所创造的意境 。
既然有触动场景的感觉,就有移情入景的艺术 。诗人在写诗之前,心中就已经渗透了某种情感 。这种情绪必须找到一个出口,并将这种情绪转移到某个场景中 。这种沾染了诗人情感的场景就是一个意象,许多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意境 。
如杜甫《春望》:山河断国,城春草木深 。当我感觉到眼泪时,我讨厌鸟儿 。烽火持续了三个月,家人的信达到了万金 。白头搔更短,发簪充满欲望 。
“感慨时泪流满面,恨之时惊鸟”,是典型的移情入景艺术 。本来,花鸟是没有感情的,但杜甫在安史之乱时的慌乱和迷茫,却转移到了花鸟身上 。他似乎看到花在哭泣,鸟儿在悲伤 。
更高级的是场景融合的意境艺术 。情感和景象完美融合 。
比如王维的《竹亭》:独坐幽园,弹琴咆哮,深林中人不知,明月会拍照 。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意境的两个定义,基本概括了中国诗歌的意境 。他说,意境有“有我的状态”和“没有我的状态” 。《有我境界》是对情绪的强烈宣泄和暴露,《无我境界》是对情绪曲折的深沉微妙掩饰 。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基本上是这样的 。
【什么是诗词意象?为何说中国诗歌的核心是意境艺术?】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果作者信息标注有误,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