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桓温为什么会遭到两位千古名相嫌弃( 二 )


谢安和王猛为什么最终没有和桓温走到一起,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呢?
论识人用人,桓温绝对一流 。当北伐三秦时,王猛以一介布衣晋谒,相谈之下,桓温即受之*谋祭酒 。离开长安时,拜为高*督护,恭请王猛跟随自己 。王猛却没有领受他的好意 。桓温对谢安的见重,在其幕府中数次表现 。有一次他去拜访谢安,碰上谢安理发 。桓温就在旁边等他 。谢安理完发,正要扎头巾 。桓温传话:“让安石带帽子来见我吧 。”其对谢安之礼遇,可谓至敬矣 。简文帝*逝,桓温推荐谢安为顾命大臣 。临*之前 ,老弟桓冲问:“我们怎么处置谢安这些人?”桓温摇头叹息:“他不是你能处置的 。”
而最终,王猛选择了新兴土豪,谢安选择了没落贵族 。落魄的刘备,在花言巧语之下,骗得诸葛亮出山 。何以桓温以大将*至尊,无法打动王猛、谢安分毫?桓温在他们心中,有那么不堪吗?柏杨论史至此,言桓温兵临长安、北伐慕容,皆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其能力限于此 。这个说法比较模糊,没有触及根本 。
桓温终于不能称帝,在于桓温非帝王之才 。王猛和谢安,都是深具智慧的人,相信都看到了这点 。他们认为他不是可以辅佐的明主,才弃之而去 。自古帝王之才,除有雄才大略,还要深谙权谋,薄情寡义 。而从历史流传下来的资料,我们不但知道桓温是个权臣勇帅,还了解他是一位具有侠义情怀、宽仁心灵的风流名士 。
从以下例子从可见一二:
桓温的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江播害*,桓温年方十五,枕戈泣*,志在复仇 。他十八岁时,江播去世 。江播三个儿子主持丧礼,隐藏兵器于堂中,为防备桓温来报仇 。桓温伪装成哀悼的宾客,混进礼堂,手刃江彪,并追赶*他两个弟弟 。从这件事看,桓温完全一个热*男儿、英雄侠士的形象 。换成权谋家,肯定周密算计,不可能以身犯险、恃力而为 。
有一次,桓温为儿子说亲,想与幕僚王坦之结成亲家 。王坦之回去告诉父亲王述,王述说:“他一个当兵的,怎么能让女儿嫁他家人?”王坦之回来报告桓温,说女儿已经许配给别人了 。桓温说:“定是你的老父亲不答应 。”心里也没有嫌隙,后来让自己女儿嫁入王家 。由此可见,桓温之胸襟广阔 。
当桓温权力到达顶峰的时候,想要废除皇帝 。他面见简文帝,还没开口说话,皇帝哀凄的眼泪就流个不停 。桓温双手抖颤,冷汗直冒,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转身就走 。从此看出,桓温心内毕竟有妇人之仁 。一个要篡位当皇帝的人,铁石心肠是必备条件 。如果当年曹魏皇帝在司马懿、司马师面前哭泣,他们就心软愧疚,哪来后来晋家王朝?
桓温的名士事迹,《世说新语》所载甚多,“人何以堪”、“神州陆沉”这些典故即出自其口,不需多列 。
总而言之,桓温没有帝王之相 。以王猛、谢安之才,绝不满足于权臣参谋,所以他们才是弃桓温而去的原因 。可惜桓温,一代豪杰兼名士,为臣不甘,为帝决断不足,踌躇之间时机逝去,留在人间谤多于誉 。
【一代枭雄桓温为什么会遭到两位千古名相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