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愿“彭超”们都能被温柔以待

正观评论员 王航

愿“彭超”们都能被温柔以待,不仅是教育上,更要在就业上。

8月30日,同济大学改造校舍迎接无臂新生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


残疾人|愿“彭超”们都能被温柔以待
文章插图
四川男孩彭超,6岁时因触电失去双臂,学着以脚代手学习、生活。2019年从四川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彭超又通过考研复试,成为同济大学的研究生。为方便其学习生活,同济大学专门把彭超的宿舍安排在一楼,对大门、电灯、卫生间等设施进行了改造,浴室的开关用脚就可以打开,淋浴头也根据他的身高作了调整。

6岁不幸失去双臂,但彭超没有被命运的挫折绊倒,他用加倍的努力和坚持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依靠双脚答题,婉拒延长30%考试时间的建议,彭超顺利通过了同济大学研究生录取考试。而同济大学也对他温柔以待,通过各种人性化的设施改造,为他营造出“家”的感觉。

彭超的故事不禁让人想起了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的甘肃考生魏祥。2017年,考取清华大学的魏祥致信清华,希望学校能为他和母亲提供一间陋宿。随后,清华大学发出公开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欢迎魏祥前往清华大学就读,并表示将妥善解决魏祥母子的后顾之忧。今年毕业的他,已获得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一样是残疾学子,一样是被学校温柔以待,我们敬佩他们历经苦难却永不言弃的自立自强,也为学校给予他们的人性化关怀而感动。

自立自强的彭超和魏祥,是诸多“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优秀残疾学子的缩影。据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9年,全国共有7.5万名残疾考生进入高校学习。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永不言弃的拼搏与坚持,同样也得益于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好。从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九入学率的持续提升,到从立法层面破除残疾人参与高考的壁垒,再到为残疾人高考提供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等便利,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给残疾学子点亮了希望,让他们得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不过,让残疾学子得以通过高考融入高等教育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职场、融入社会才是更为关键的一步。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从搭建就业平台、完善就业保障等各方面提升残疾人就业率,然而社会上时不时出现的一些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也在提醒着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今年5月,肢体残疾的重庆女硕士报名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了笔试和面试的她,却因“双下肢不能运动”,未能通过最后一道体检环节。战胜命运的她却因为人为设置的障碍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的结局未免让人唏嘘。如何避免同样的遗憾落到“彭超”们身上,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消除歧视,拓宽残疾人的就业领域。

愿“彭超”们都能被温柔以待,不仅是教育上,更要在就业上。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 残疾人|愿“彭超”们都能被温柔以待】编辑:陈若松

统筹: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