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易经》为什么不容易理解

【提要】《周易》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部筮书,是它所处时代占卜卦师的工具手册。六十四卦其实都是人事的模型,它们是用来帮助人们决策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具体疑难。在古经经文中六十四卦具有统一的卦象命名规则和爻辞释爻的规则,掌握这些规律性内容,易卦的原理其实并不难理解,经文也是很容易读懂。六爻卦的意义是象变,第个六爻卦其实都是由两个三爻卦上下相叠而成,它的意义就是由下卦到上卦的变易。六十四卦的卦名就是根据这个变易制定的。六爻卦的释爻规则则与该爻所处的位置有关,同一三爻卦分别有三个爻位,不论它隶取于哪个具体的六爻卦中,相同的爻位将具有相同的意义,该爻吉凶休咎的属性便是相同的。有了上述知识,六十四卦卦爻辞的意义就容易读懂了。

中国文化|《易经》为什么不容易理解
文章插图
依据这些法则每个卦都能够得一到很好的理解,怎样才是成功理解一个卦象?我们通过卦形及其结构分析所获得的结论与经文中内容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而且爻辞中的意义是合理的容易理解,不是牵强而晦涩的。我们这样所获得的结论,卦名的意义,卦辞与爻辞的意义就是通过字典或其它文献而来,而是根据卦象自身的结构和意义而来,根据每个具体爻位想表达什么意义而来。比如,对于“不克讼,复即命渝”这名句爻辞的理解,有人将它解释为变,有人将它解释释为坏。我们对它的理解的根据是它处在上乾卦的初位,代表阳在阴中,或阳中有阴。对于打官司来说就意味着尚未胜诉,不克讼,就是打官司败诉,复即命谕,就是回来后就服从了判决,不再上告了,不再继续抗争了,有冤不也想伸了认命了。谕指得是官方最终裁决的文书。

中国文化|《易经》为什么不容易理解
文章插图
讼卦是干什么用的呢?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会遇到纠纷,也会去打官司。所以遭遇到这类事情之后,当事人就有可能去卜一卦来获悉自己能否再官司中胜诉或处于何种状态,那么这上时候,卜师就可以使用讼卦来为其筮算。假如,筮得九五爻,卜师说去吧,一定会赢。筮得九四爻,那卜师就只能说无论成败都需要服从判决,而且胜诉的把握不是很大。但如果筮得六三爻,那卜师就只能规劝其不要去打这个官司了。讼卦只是一个有关打官司这类人事的模型,它被创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中类似的困难或疑难。可传统易学解卦偏偏要往哲学或宇宙终极道理上靠,其实易经在上古时代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日用之物,卦师每天都要用它指导占卜事宜,老百姓也常常接触到它,根本就不是什么神秘之学。只是春秋战国时代数百年的战乱打断了周代文化发展的文向,导致了文化断代现象,到孔夫子研究诗书礼易时,这些古籍已不能被不能像周代时一样的被人日用了,它们都是古书了,只是文献了。没有了那个文化的基础,就给这些文献的理解造成了困难。如果我们能够将现代的小学的数学教材带到上古时代人们的中间,那么这些对它们而言就是天书的,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书中的内容。

中国文化|《易经》为什么不容易理解
文章插图
打破我们对于《易经》的迷信并不就意味着倒退,科学是讲理性的,理论大厦是由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则建成的,而不是由情感来构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老祖宗的遗产中能够有超越西方文明的真知灼见,每个中国人的脸上就都会感觉到光荣和自豪,但是科学每天都在进步,即使是现在有将来也未必一定是。研究古人的遗产我们一定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能盲目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