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臣张伯行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 二 )


民以食为天,*以民为本 。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原则 。张伯行为*,总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他到济宁上任时,当地正发生大饥荒 。面对灾情严峻,他首先从河南家中运来粮米、赶制衣物,免费分发,以解灾民燃眉之急;然后一边申报朝廷,一边发放仓谷两万余石救济灾民 。当地巡抚指责他擅动仓谷,张伯行争辩说:灾情重大,如不急加赈济,灾民性命不保,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假如因擅动粮谷而问罪*员,恐怕以后*员们都以此为戒,只求自保,不顾百姓性命,流弊更为巨大 。
张伯行这种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在福建巡抚任内,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他赈济灾荒,平抑米价,设置社仓,储备荒年;广设学校,修建义塾,培养人才,刊刻书籍 。同时,他整治属吏,奖廉惩贪,镇压豪强,打击恶吏,一时间*吏士民竞相奉法,社会秩序井然 。又毁祠数百所,裁减僧尼,不到三年,福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 。这些政绩充分显示出张伯行的行政能力,受到了士民赞誉,称他“居*若父母,训士如良师” 。
砥砺道德:“居*极为清廉,最不易得”
张伯行自幼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家学家教深厚 。他熟读经史,深知“*无大小,在得民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作为士人,他在野时民胞物与,心怀天下,砥砺道德,培养能力,出仕后廉洁奉公,实政为民 。儒家自律、诚敬之道,对张伯行的为人、居*有深刻影响 。他回答康熙皇帝的褒奖时说过:父亲当年常常训诫我,当以廉洁报效朝廷 。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是不孝 。这种清廉耿介,得罪了不少上司,但康熙皇帝十分赞赏他“居*极为清廉,最不易得” 。
康熙第二次南巡经过江苏时,曾召集训谕地方*,不但亲自保举张伯行,而且当场升他为福建巡抚,并勉励他说:“将来居*好,天下以朕为明君 。若贪赃坏法,天下笑朕不识人 。”张伯行遭人陷害,将被革职之时,康熙帝却依旧信任其人品*品,特加保全:“如此清*不为保全,凡为清*者何所赖以自安?”并且常以张伯行为表率,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当惠爱百姓,如张伯行为巡抚时,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