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 四 )


张择端

文章插图
清明上河图 局部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具体人数有争议),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82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 。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 。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 。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 。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但是更多的专家认为图取名为《清明上河图》,其含义就是清明节去河边(具体乾什幺暂不探讨),而图尾柳树边正是主僕一行人出行,完全可以看做是遐想的主人公,那幺《清明上河图》名字的含义就完全可以诠释了 。反到是有些专家认为画的开始部分来的唐突,好像人为的裁去开头部分,因为原画开头部分有宋徽宗的题字,被裁剪获利之说更有可信度 。真迹迷蹤《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 。各地方的公私藏家手中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外国博物馆所藏也有好几卷 。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30幅 。据说《清明上河图》历时十年完成,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靖康之难后流入民间,历经辗转,后为南宋贾似道所得,元朝时期再度进宫,至正年间又被掉包,流落民间,后来落到宰相严嵩、严世番父子手上,严嵩倒台,图被没收,第三次纳入宫廷 。经明代皇室收藏,后来太监冯保偷出,在画上加了题跋,之后真本又不知去向,
张择端

文章插图
清明上河图 局部二百年后,由清朝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深藏紫禁城内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 。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 。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 。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关于真迹现存一种说法是只有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一幅才是真迹(大多数人承认) 。另一种说法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另藏一本,被视为真迹 。权威评价《清明上河图》全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对北宋晚期的都市生活作了详尽而生动的描绘,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动态,包括经济状况、城乡关係、民俗风情等等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情况的形象史料 。在构图上,整幅画卷大致可分作三个段落 。从宁静清新的城郊到繁华热闹的城内街市,从汴河到汴河两岸,房屋和树木的繁多林立,都描写详尽 。仅其中所描写的人物,数起来就有500多个 。他们中间,有农民、商人、船夫、手工业者,也有官吏、士子、仕女,还有大鬍子道人、行脚僧人,有打拳卖艺的艺人,有走江湖的医生,有看相算命的先生,也有各种各样的摊贩和游手好闲之辈……真是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行行俱备,样样齐全,全景式地反映了宋代开封城的繁华……在众多的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的人流之间,有人驾车,有人挑担,有人抬轿,有人在同河中激流搏斗,也有人在到处游逛……至于街市上的各种商业、手工业活动,同样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有挂着各种牌号的店铺、作坊,有酒楼、茶馆,也有当铺和各种小商小贩,等等,构成了汴梁城内街市上纷然杂陈的繁荣景象,描绘得有条不紊,入情入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