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 二 )


文章插图
在没有其它可靠的、新的资料之前,我们也仅能从张着的这71个字题跋里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了 。作品简介《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

张择端

文章插图
清明上河图 全图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 。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带领近臣到金明池观水战、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图长28.6厘米、宽28.5厘米,略呈正方形 。小小的画面,把周围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边的景物悉数摹画下来 。着重描写池中的大龙舟及周围的小船,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概括地绘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观看争标的场面,画面紧凑,结构严谨,主题突出 。艺术成就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的长捲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 。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緻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樑、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 。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 。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清明上河图》画作介绍《清明上河图》卷为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后幅有金张着、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画幅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着的一段题记 。张着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 。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着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
张择端

文章插图
清明上河图 局部此画卷是画家选取了汴梁城市中的一个局部,细细加以描绘,犹如现场录象中的一段切片 。从外城的菜园子,一直画到内城最为繁华的地段,让观者看得有滋有味 。每当《清明上河图》卷在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展出时,在它的展柜前总是挤满了观众,排着队顺序缓缓移步,观看得兴味昂然,从他们的口中不停地传出讚叹声 。《清明上河图》吸引观众的艺术魅力,除了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和高超的写实技艺之外,还有就是极其出色的细节描绘 。创作背景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 。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樑、街道、城郭 。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 。当时,表面上的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 。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 。《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