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


西双版纳|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
文章插图
6月18日,野象谷景区内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熊朝永和被救助的亚洲象在一起。救助中心的11头亚洲象的饮食起居由27位工作人员轮班负责。本版图片由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隽辉/摄


西双版纳|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
文章插图
6月14日,“亚洲象北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集中采访活动媒体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采访人员对两名野生亚洲象监测员进行采访。


西双版纳|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
文章插图
6月17日,野象谷景区内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媒体进行拍摄。


西双版纳|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
文章插图
6月18日晚,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文镇文腾社区,村民在院子里围观从山中走出的野生亚洲象群。

云南峨山县富良棚乡断电的两小时,这个山坳坳里的村庄陷入一片漆黑。一户人家内,一个稚嫩的声音问,“妈妈,是大象来了吗?”
6月24日晚10时左右,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监测到野生象群“短鼻家族”逐渐靠近这个村口,他们拉下电闸,计划让大象从村庄里直接穿过,那是往南最快最好走的路线。
通过监测视频,人们发现,带头的象抬起眼睛,看向发出人声的地方,然后调回了头。
从2020年3月起,野生象群“短鼻家族”离开它们传统的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开始了一场奇幻之旅,如今,兜兜转转数千公里,旅行了15个月后,象群回到普洱市墨江县,那里也是一个合适的栖息地。
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这样罕见的出走也引起世界范围人们对亚洲象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有人希望大象尽快回家,有人觉得大象的迁徙再正常不过。一批批专家、追象人进驻一线,但人们清楚,自己对大象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象已归家,但一场人象和谐共处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哪里有好吃的,就往哪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会在村寨周围种植大象喜欢的食物,依靠大象来减轻豺狼虎豹的干扰。“傣依象,象靠傣”,大象至今被赋予吉祥的寓意。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云南亚洲象项目主管曹大藩和大象打交道已有21年,他发现,一些傣族村寨里的老人,至今见到亚洲象后仍然欢呼雀跃,蒸糯米饭、砍甘蔗来招待它们。
然而,近年来,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急剧增加,已接近300头。它们扩大觅食范围后,会频频闯入农田,吃掉村民的庄稼和水果,这时也会有村民不得不选择放鞭炮驱赶。
【 西双版纳|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郭贤明说,过去,大象只会偶尔从森林走出,到老百姓农地里面去转一圈,并不会造成太多损失。
除了种群数量增加外,近年来,保护区的森林郁闭度不断增加,林下亚洲象可食的草本植物逐年减少,大象走出保护区向外扩散渐成常态。
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频繁进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已发生改变,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叠。
郭贤明说,在食物比较匮乏的时间段,保护区面积最大的勐养保护区最多能承载100头亚洲象。
“就这一区域而言,目前看,亚洲象的数量应该已超出了环境承载量。”但对于西双版纳,还未有科学的测算数据。
“保护区和栖息地都是人为划定的概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刀建红说,“大象怎么会知道界线呢?它们只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就往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