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医院|一路走好!他才19岁!

生前,他是个帅气的大男孩,一直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身后,他用特殊的方式来爱这个世界,用生命留下的厚礼,挽救了4个人的生命和他们的家庭。
8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多个职能科室联合配合下,顺利完成了1例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心脏移植手术,捐献者的爱与生命因此得到了延续。一位心衰竭,一位肝衰竭和两位肾衰竭患者因此获得了重生。
接力生命
延续19岁少年的爱
19岁的在校学生小天(化名),因突发脑血管意外,病情危重,虽经全力救治后,仍未能挽回生命,被判定为脑死亡。
家属获知病情后悲痛万分,但仍做出大爱义举,决定将孩子的器官进行公民身后器官移植捐献,让小天的爱和生命延续下去。

附属第一医院|一路走好!他才19岁!
文章插图

器官移植工作人员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对捐献者进行默哀和告别
23日早8时,在黑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协调员的见证下,移植手术正式开始。2个小时后,供体的心脏、肝脏、2个肾脏和一双眼角膜被顺利取出,这些珍贵的馈赠将让4名重症患者重获新生,一双眼角膜也将为有需要的患者送去光明。
重获“心”生
我要带着“他”好好去闯一闯这个世界
“我比他大不到十岁。”心脏移植术后的小陈(化名),感受着胸腔中那颗有力跳动的心脏,“算年龄,他应该算我弟弟。等我病好了以后,我就带着弟弟的心脏,多出去闯一闯,我们哥俩一起干点儿事,毕竟他还没到出去闯荡的年龄。”

附属第一医院|一路走好!他才19岁!
文章插图

谢宝栋主任移植团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许多心脏衰竭的患者,只有“换心”这一条生路。”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谢宝栋教授呼吁,“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器官捐献的重要性,加入到器官捐献这项事业中来,为那些仍然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奉献一片爱心,将这场生命的大爱接力不断传递下去。”
谢宝栋教授同时也提醒广大心脏终末期患者,在确诊病情后,应尽快到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进行登记,等待 “心生”的机会。
是捐献者的善举
为肾衰竭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51岁的何先生(化名)和55岁的吴先生(化名)患“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多年。常年的血液透析治疗,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常常令他们感到对生活的绝望。是小天捐献的两个肾脏,为他们早已无望的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
“受捐者的生命和健康,是捐献者用生命留下的厚礼!”倪少滨教授介绍,哈医大一院自2021年6月获得国家肾脏移植资质,已成功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6例。“是捐献者的善举,为这六个“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给了我生命的是这个少年和他的家人
为了他们今后我要好好地活下去
【 附属第一医院|一路走好!他才19岁!】萧女士45岁,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年多,近几个月出现黑便和肝衰竭症状,为延续生命,她只能选择肝脏移植,但紧缺的肝源以及漫长的等待使萧女士全家几乎放弃了希望。
8月21日,一通电话让萧女士全家喜出望外,她被告知哈医大一院一位捐献者的肝脏与她配型成功,并经由国家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分配给她。放下电话,萧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连夜从山西飞到哈尔滨,赶往哈医大一院,心中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附属第一医院|一路走好!他才19岁!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