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史编纂的耀眼星座

作者: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近日,德国著名哲学史家策勒的《古希腊哲学史》汉译多卷本由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这一300余万言的学术巨著甫一亮相,便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重视,被认为是近几年来国内译介国外经典学术著作的一个重要成果。我作为这部汉译多卷本学术巨著翻译团队的主编,在这套书与广大读者见面之际,关于策勒和他的《古希腊哲学史》的确有一些想说的话。

古希腊|哲学史编纂的耀眼星座
文章插图

《古希腊哲学史》 爱德华·策勒 著 聂敏里 主编 人民出版社
十九世纪是历史主义兴起和兴盛的时代,十九世纪的德国则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片星空,不仅孕育出了历史主义的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成果——黑格尔哲学和黑格尔主义,而且涌现出了众多史诗级的学术成果,绚烂夺目,宛若璀璨的星丛。在这之中,一簇最耀眼的星座,就是爱德华·戈特洛布·策勒的多卷本《古希腊哲学史》。策勒的《古希腊哲学史》是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史编纂”的黄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仅与它同期的作品无出其右者,而且之后的作品也鲜有与其匹敌者。
策勒1814年1月22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小波特瓦,早年在图宾根大学期间即与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成员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结识,接受了其历史和神学批判的思想,由此开始了他作为一位黑格尔主义者的哲学活动。但是,策勒并不是以一位历史主义的思想家的面目出现的,而是以一位历史主义的实践家的形象将自己的名字牢牢地树立在了现代学术史上。在这之中,给他带来最恒久声誉的就是《古希腊哲学史》这部多卷本的哲学断代史巨著。与他同期的德国哲学史家文德尔班曾经将它评价为“古代哲学的终结篇”,“建立在最广泛的语文学-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原始材料,在哲学史的整个演变方面给出了哲学性、权威性和富有启发的论断”,认为十九世纪的同类作品与之相比“都显得黯然失色”。策勒的《古希腊哲学史》_原题为为“在其历史发展中的古希腊哲学”,初版写成于1844-1852年期间,分为三卷,之后历经策勒生前和身后长达70余年的多次修订,最终形成了德文版三大卷六大册的格局。中文版所依据的是其英文版,分为六大卷八大册。
作为古希腊哲学史学科的扛鼎之作,策勒的《古希腊哲学史》具有多重奠基性的学术价值。择其要者而论,有以下三个方面,即科学的方法论的示范,古希腊哲学基本历史分期的确立,和古希腊哲学学派史的书写。
策勒所处的时代是黑格尔的思辨的历史观盛行的时代,人们所熟知的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思想即是其体现。它不仅要求赋予历史以逻辑,而且还要求逻辑先行于历史,以体系化的方式来构造历史。黑格尔自己的《哲学史讲演录》即是这一历史观、方法论运用于哲学史研究的经典体现。策勒深受黑格尔主义的思想影响,但是在学术思想上却能保持方法论上的独立性,明确反对这种逻辑先行于历史的先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体现在多卷本《古希腊哲学史》的撰写上,策勒坚持了历史研究最基本的科学原则,即论从史出,实事求是。他不反对从历史遗留的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材料中发现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甚至体系,却反复强调所有这些针对古代哲学家的理论建构都必须严格限制在材料所能够提供的证据支持的范围内。这样,策勒便将他的研究观点建立在了充分的材料证据的基础上。文献的丰富,证据的充分,是策勒的这部学术巨著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它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