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古训:福生于勤俭,禄生于精进,寿生于和畅

《尚书?洪范》中提到了人不幸的六件祸端:“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遭横祸短命夭折、不健康常抱疾病、多忧愁不得开心、积贫困乏于财富、貌丑陋遭人厌恶、志气弱常恐惊惧。
对比可见,
幸福无非是:财富盈余多福泽,事业有成多宠禄,心态平和人长寿。
01
福生于勤俭,勤俭持家则福泽绵长
曾国藩在《与四弟书》中如是说:“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一个家庭的福气是由勤俭滋养而来,勤能开源,俭可节流,勤俭持家才能福泽绵长。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中原伏牛山下有一个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生活过得十分美满。
临终前,他告诫两个儿子务必秉承“勤俭”家风,并将写有“勤俭”二字的牌匾交给了他们。
不料兄弟俩分家时忘却父亲遗愿,他们将匾一分为二,老大独得一个“勤”,老二独得一个“俭”。
老大谨遵勤奋家训,每天“昼出耘田,夜归绩麻”,年年五谷丰稔。
【 勤俭|古训:福生于勤俭,禄生于精进,寿生于和畅】然而一家人丝毫不俭省,衣服没有穿旧就束之高阁,饭菜没有吃完就扔掉。因此即使岁岁丰收,仓库却依旧没有余粮。
老二把节俭铭记于心,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不操心农事,不侍弄庄稼,风调雨顺的年岁,他家依旧五谷匮乏。尽管一家人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却也入不敷出。
眼看日子越过越难,兄弟俩这才想起父亲临终嘱托。
原来勤俭二字不能分家,它们相互依托,缺一不可。
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哪怕盛得再多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就像坐吃山空,再精打细算还是会挨饿受穷。
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国家如此,于人亦然。
勤于劳作,俭于饮食,则衣食无忧;勤于耕种,俭于交游,则安定富足。
勤奋节俭,家给人足,则福泽绵长。

勤俭|古训:福生于勤俭,禄生于精进,寿生于和畅
文章插图
02
禄生于精进,锐意进取则业有所成
“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这是曾国藩对诸弟的教导。
步步前行不后退,日日进取不停止,必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事业有成就得益于这般努力进取。
宋濂,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自幼家境贫寒,却累官至翰林学士,朱元璋更盛赞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能在事业上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他的持续精进。
宋濂从小好学上进。
因为家里穷没钱买书,他只好向邻居借书看。为了在约定期限内还书,他抓紧时间阅读,没有一日懈怠,因此博览群书、大有长进。
碰到爱不释手的书,他就抄下来,哪怕盛夏酷暑、寒冬腊月,他也会连夜将书抄完,只为在书归还后,依旧能有书看。
为了不错失向尊师求教学习的机会,即使天寒地冻大雪封山,他也坚持赴约。
宋濂一生刻苦、锐意进取,“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而后高官厚禄、盛誉加身,自是水到渠成。
人生就像做储蓄,一日的努力有一日的进取。我们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馈于已。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精进,日日向前,不停不息,进一寸享一寸的欢喜。
只要持续努力,那些想要的终会反过来拥抱我们自己。

勤俭|古训:福生于勤俭,禄生于精进,寿生于和畅
文章插图
03
寿生于和畅,心态平和则长寿安康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