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雍城,今天刷屏的“凤翔区”历史衍变 雍城历史之最( 二 )


唐末开始,李茂贞割据凤翔,领四镇十五州 。四镇为凤翔镇(今宝鸡市大部分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兴元镇(今汉中市大部及四川省南充市部分地区)、洋州武定军(今陕西省洋县、西乡一带)、秦陇天雄军(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十五州为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千阳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凤州(今陕西省凤县一带)、兴州(今陕西省略阳一带)、洋州(今陕西省洋县一带)、文州(今甘肃省文县一带)、利州(今四川省广元一带)、集州(今四川省南江一带)、壁州(今四川省通江一带)、巴州(今四川省巴中一带)、阆州(今四川省阆中一带)、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市一带)、蓬州(位于通州西,无从详考)、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一带)、渠州(今四川省渠县一带) 。五代时期仍为道郡(州、府)县三级制 。天兴县属关西道凤翔府,府治天兴 。凤翔府仍领八县 。北宋地方政权设路、府(州)、县 。神宗熙宁五年(1072)置秦凤路(治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其提点刑狱(司法机构)在凤翔府,府治天兴,领九县:天兴、岐山、宝鸡、扶风、眉县、虢县、周至、麟游、普润 。
金太祖初年,仍沿宋建置 。熙宗皇统二年(1142),改秦凤路为熙秦路 。三年,改天兴县为天兴军,不久又恢复天兴县 。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以“天兴县”与京都“衍庆殿”字音相近,更为凤翔县 。二十七年(1187),分熙秦路增设凤翔路,治所凤翔,领二府四州 。辖地相当于今周至、扶风以西,秦岭以北,甘肃省葫芦河流域以东,宁夏海原、同心县以南 。不久升凤翔府为总管府,后又改称凤翔府 。凤翔府治所及领县均同于宋代 。元代地方政权设省(道)、府(州)、县 。初撤凤翔路,存凤翔府,直属陕西行中书省 。成宗大德九年(1305),凤翔府更为散府,后复称凤翔府,归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管辖 。府治凤翔,领五县:凤翔、岐山、麟游(普润县并入)、宝鸡(虢县并入)、扶风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凤翔府直属,府治凤翔,领七县一州: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今陇县及宝鸡县西北部) 。清代地方政权为省、道、府、县(州) 。凤翔县属陕西省凤邠道凤翔府,道治、府治均设凤翔县 。凤翔府领七县一州: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今陇县及宝鸡县西北部) 。民国二年(1913),裁府留县设道 。凤翔县属陕西省关中道 。二十二年(1933),撤道,凤翔县直辖于陕西省 。二十七年(1938)设陕西省凤翔专员公署,治所凤翔,辖十二县:凤翔、岐山、扶风、武功、永寿、邠县、乾县、眉县、宝鸡、凤县、千阳、陇县 。三十年(1941),专员公署迁宝鸡,改称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凤翔县 。
1949年7月14日凤翔解放,凤翔县隶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凤翔县于1950年1月改属陕西省宝鸡分区,10月分区更名专区 。1956年10月专区撤销,凤翔县由陕西省直辖 。1957年7月,凤翔县宁王乡划归宝鸡县管辖 。1958年11月,撤销岐山、麟游县建置,将原岐山、麟游县及眉县渭河以北地域统归凤翔县,县人民政府设凤翔 。1961年1月,凤翔县改属宝鸡市管辖 。9月,三县分设,凤翔县改属宝鸡专区 。1962年9月,凤翔县长青公社花园大队划归千阳县 。1969年10月,凤翔县改属宝鸡专区更名的宝鸡地区管辖 。1980年,凤翔县改属宝鸡地、市合一的宝鸡市管辖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