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透压作用( 二 )


高渗透压作用

文章插图
图1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形成内髓部高渗梯度有两个因素:①远曲小管以及皮质部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不易通透 , 而水可被重吸收 , 由此造成皮质部和外髓部集合管内小管液尿素浓度不断升高 。当含有高浓度尿素的小管液向内髓部流动时 , 由于内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大 , 于是小管液中的尿素透出管壁 , 向组织间液扩散 , 使内髓部组织间液尿素浓度升高 , 渗透压随之升高 , 且越近乳头部渗透压越高 。②髓袢降支细段对NaCl和尿素相对不通透 , 对水通透性强 , 在周围高渗的作用下小管液中的水被吸出 , 小管液被浓缩 , 其中NaCl浓度不断增大 。当小管液经髓袢顶端折返髓袢升支细段时 , 由于该段管壁对水不通透 , 对NaCl转为能通透 , 因此在肾小管内外NaCl浓度梯度的作用下 , 小管液中的NaCl顺浓度梯度扩散进入内髓部 , 从而增加了内髓部的高渗梯度 。可见内髓部的高渗梯度是由内髓部的集合管扩散出来的尿素和髓袢升支细段扩散出的氯化钠共同形成的 。另外 , 尿素在髓袢中的再循环也对髓质部的高渗梯度有作用 。升支细段可吸收内髓组织间液中的尿素进入小管液 。但是当小管液经过皮质部、外髓部 , 最后返回内髓部时 , 小管液中的尿素又可透过管壁扩散进入内髓组织间液 。至此 , 形成了髓质部由外向内渗透压逐渐升高的渗透压梯度 。从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全过程来看 , 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是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的主要动力 , 而尿素和NaCI则是形成髓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