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同源( 二 )


肝肾同源

文章插图
《内经》
肝肾同源

文章插图
《易经》分类母子相生,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肾为肝之母 。《张氏医通》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清血 。”此言肝血为肾精所化生,厥阴必待少阴之精足方能血充气畅,疏泄条达 。正所谓母子相生,精血同源 。
肝肾同源

文章插图
肝经气互通,八脉共隶张介宾《类经·藏象类》云:“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指出肝肾通过经气相互灌注而沟通联繫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阴肾经均循行于身体内侧,并在经脉循行上通过肝、膈、肺、肾相互直接联繫;还通过交会于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和任脉的关元、中极穴间接联繫 。肝肾又和奇经八脉密切相关,肝肾同隶奇经,沖任督三脉均起胞中,胞胎为肝肾所主,故有“八脉隶于肝肾”之说 。
肝肾同源

文章插图
肾脏内部肝肾同源同居下焦,共寄相火肝肾同居下焦,内寄相火,相火源于命门 。朱丹溪《相火论》云:“(相火)见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 。”肝肾所寄相火,言其常为肝肾之动气,推动肝与肾完成各自生理功能 。相火之源在命门,何梦瑶曰:“肾水为命门之气所蒸化上升,肝先受其益 。”但相火内寄于肝肾,发挥其动气之功能全赖肝肾阴血的滋涵 。若肝肾阴亏则相火易亢而为“邪火”、“元气之贼”而出现一系列病变 。研究进展儘管过去对藏象本质(包括肝、肾)的研究,多只注重单一脏器(肝或肾)的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的探讨,对“肝肾同源”的相关机制尚缺乏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但有的研究客观上为“肝肾同源”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将“肝肾同源于精血”的认识推进到“肝肾同源于脑”,“肝肾同源于下丘脑-垂体-肝轴”,“肝肾同源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路” 。中医传统的肝肾概念经历了“实体赋予功能”到“功能脱离实体”的演变过程,作为描述生命表现形式的肝肾概念,其功能表现必然有其明确的物质基础,脱离具体组织结构的功能系统是难以想像的,这既不符合中医“形神同一”和现代医学“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概念,也违背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当然,如将肾单纯定位在下丘脑有嫌片面,将肝简单定位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路又有嫌笼统 。这就需要将中医功能系统的肝肾概念与现代医学的功能和结构知识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相关性研究 。在此基础上,将肝肾的功能系统和组织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实体功能重组”),提出新的功能系统和组织结构统一的比较确切而科学的肝肾概念 。而循着整体联繫的研究思路研究“肝肾同源”,就必然首先解决将肝、肾两髒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学问题 。有了切实可行的整体联繫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而深入研究,就有可能从中医药寻找出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路功能紊乱的手段和方法,为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